基于这个前提,聂广义才把模型弄回来,准备升级一个裸眼3D。
既然要去顶级的展览馆巡展,让参观的人下APP或者戴3D眼镜,肯定都没有直接上裸眼3D来的方便和有影响力。
现在的问题是,水上概念建筑外观存在抄袭的嫌疑。
这样一来,不管有多少高科技的加持,都逃不过这个本质的问题。
组委会认可了聂广义的线稿和设计思路,对他没能得奖表示惋惜。
聂广义倒是觉得还好。
反正他向来拿奖拿到手软,多一个少一个的也没什么。
只要不是和普利兹克奖失之交臂,在他这儿,就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可是,他还是有些不甘心。
他明明没有抄袭和借鉴过任何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更过分的是,棺材板竟然说业主根本就没有学过建筑。
这不仅让整个过程就更加可疑,还让他的变得毫无技术含量。
直接从获奖概念设计,沦为烂大街的作品。
他得有多业余,才能做出业余人士都能随便DIY出来的作品?
聂广义越想越没办法相信,专门找自己在国内的朋友去现场拍了照片。
那栋只应该出现在概念里的建筑,就那么实实在在地伫立在水面上。
如假包换,没有任何被PS的可能。
他可以不相信程诺发来的照片,却没办法怀疑自己亲自让人去拍的。
优秀的建筑本不应该被埋没。
既然国内的极光之意不是刚刚建完,而是早在一年半之前就注册了工作室的,那为什么他以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聂广义开始怀疑人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