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谁愿意干(感谢001号盟主@程_达) (3 / 9)

+A -A

        相比另外九幅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堪称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它,特别接地气。

        它,特别真实地记录了宋朝人的市井生活。

        它,为后世研究宋朝城市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它,历史价值,甚至高于艺术价值。

        和红楼梦一样,《清明上河图》也有专属于它自己的“学派”。

        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囊括了社会史、建筑史、交通史、造船史、城市史、商业史、广告史、民俗史、服装史……

        画卷中央,那座横跨汴水的虹桥,就是木拱廊桥的典型代表。

        然而,汴水上的那座桥,虽然同属木拱廊桥,却也仅仅只是和万安桥建造技艺相似。

        万安桥的建造,采用的是木拱廊桥里面,最特别、最狭窄也最成熟的子门类——编木拱桥。

        这个子门类,是我国古桥梁类别中的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

        全世界就只有浙江和福建交界的地方,还能看到用这种技术建造的桥梁。

        倒不是说编木拱桥特别精美。

        恰恰相反,编木拱桥,是用最有限的成本,在最艰险的环境,上最实用的技术。

        达·芬奇其实也设计过相似的拱桥结构。

        这位文艺复兴后三杰之首是毋庸置疑的天才。

        但达·芬奇在拱桥设计这件事情上的成就,远不及比他早出生几百年的北宋木匠。

        达·芬奇的大部分设计,都是没办法落地的。

        就像他设计的坦克装机车。

        都还仅仅只是一个空想。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却是古人生活智慧的结晶。

        木拱廊桥,是古代木匠在桥梁建造技艺上的创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极光之意 第12章 谁愿意干(感谢001号盟主@程_达) (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