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 臣只是打个比方 (3 / 4)

+A -A

        说白了,时代在发展,人类的词汇量越来越丰富。四个字的“赋”不够用,才发展出诗,诗也不够用了,才出现了长短句的词。按秦行之梦中世界的轨迹,以后还会出现“曲”,再往后更有四大名著之类的长篇小说。

        所谓坚持传统,就是个笑话——有能耐你结绳记事去呀。

        当然没必要较这个真。

        秦行之笑着摆手:“两位大人弄错了,这话剧和我以前发明的东西是两码事。那种原始的诗词加默剧,如何能和话剧相比?我这话剧啊,不用读书人解读,是个人都能看懂。”

        众人半信半疑,这可能么?

        尽管不少读书人出身贫寒,一旦加入圣人门下,产生高人一等的感觉也是难免的。这并非忘本,而是人生定位发生了变化。不识字的百姓是善良可爱的,但他们不懂礼法大义,必须咱们这些文人引导嘛。

        秦行之也没卖关子,把话剧的表演形式说了一遍。

        文臣们越听越不是个滋味。

        搭好背景,弄一群人,扮成各种身份,不演唱诗词,也不跳舞,而是尽量往真实了模仿,靠动作和台词表演,力求真实还原场景……

        百姓听说书,还得靠脑子里想象呢。这话剧,干脆连想象都替人省了,确实没读书人什么事儿。

        可谁都能看懂的话,把咱们文人置于何地!

        以后还能不能愉快地显摆学问?

        大家都是高官,不需要靠显摆学问混,可也不能剥夺其他读书人的乐趣吧。这小道士,莫非真不在乎扬名,而是专门祸害咱们圣人子弟来的?

        连文良纯心中都颇有些疑虑。

        关键时刻,还得是三朝元老、礼部尚书杨旭毫无私心,拍手叫道:“闻道,这话剧确实好啊!”

        大臣们表情古怪的看向杨旭,心说老大人您这辈子是显摆够了,好歹替后人想想行吗?

        杨旭环顾众人:“先前在宫门外,老夫和闻道说过‘不忘初心’,当然,这个词儿其实也是和闻道闲聊时听来的,我觉得十分有道理。诸位,我们读书的初心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追求高人一等?”

        大臣们一愣,脸上渐渐露出羞惭之色。

        不得不说,可能是因为没经历过异族统治,这个时代的大部分文人,品性还是相当不错的。

        文良纯叹口气,恭恭敬敬冲杨旭拱手:“惭愧,良纯被名利迷了心,多谢老大人及时提醒。”

        其他文臣也纷纷向杨旭拱手致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欢乐道士 357 臣只是打个比方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