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计划的核心,就是一种叫做“飞刃”的纳米级别材料,组合而成的“琴”。
这是一种用纳米级材料制作的细丝,粗细大约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分之—。
坚韧程度就这么说吧,只需要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就能吊起一辆大卡车。
更为恐怖的是锋利程度,一根只有头发丝百分之一粗细的线,拦在路上,就能把过往的汽车像切奶酪那样切成两半。
可以切割一切可视物体,真正的削铁如泥!
而这种材料的生产技术就是分子建筑。
简单来说就是用分子探针将材料分子像砌砖那样一个个垒砌起来。
不过单纯的分子建筑工艺,需要消耗资源太多了,根本无法量产。
所以后续在地球人汪淼等带领的基础材料研发团队开始了改进。
试图通过一种催化反应来代替分子建筑法,使巨量的分子在反应中同时完成筑砌。
而这种催化反应是用反应黑箱这种设备进行的。
这种设备可以在数量庞大的成分组合上进行反应试验,试验的数量组合如果用传统的人工操作可能上百年也做不完,但在反应黑箱中可以快速自动进行。
同时,反应黑箱还是一种集现实反应与数字模拟一体化的设备。
当合成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计算机会根据反应的阶段性结果建立起合成反应的数字模型,将剩下的反应进程用数字模拟代替,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回忆完这些信息。
顾少晨微微点头,然后……就忘了。
什么反应黑箱的对他来说没啥用,傻妞的分子建筑功能,哪怕只是初级的,也能做到凭借强大算力,在最短时间内让巨量分子完成筑砌。
最重要的是初级分子建筑功能的另外一种用法。
只需要调整一下内里分子的筑砌模型,就能做到改变材料的性状,减弱或者增强某方面特性。
而这些筑砌模型,早八百万年前,魔眼文明就研究出来了。
哪怕傻妞信息有点缺失,但也保留下来不少。
就比如,这一款。
锋利程度相较于飞刃材料强化十倍的线性材料。
“按照当前时代体质划分,可切割二代超级战士体质的细丝材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