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周四从清涧城买了棺木,将这个唐姓厢军入土为安之后,已经是午时末了,大家随意的吃点东西立即赶路。
临走的时候,唐丫抬眼望去一里多外隐约可见的村庄,然后带着弟弟上了秦家的马车。
这一路上走来,路上的军卒少了不少,所以秦家布施的食物少了许多,但是只要看到奄奄一息的秦家必会留下食物,让他们可以度过难关,让很多被救助者记住了秦家的名字。
秦延所为都落在了冯小娥的眼里,好像在某方面秦延和她是同路人。
从清涧城到延长、延川县,然后沿着延水河谷向西北来到了延州。
一路上由于和秦家一起进退,两县的税卡根本没有收取冯记马队的厘金,让冯小娥再三拜谢。
“这厘金没有多少,冯东主过于客气了,”
秦延每当什么大事儿。
“不然,官人有所不知,大约每隔千里货物的底价因为厘金就要翻一番的,”
冯小娥为秦延解惑,厘金可是不少。
秦延这才晓得原来厘金非常的多,每过一个县一个州一个军都设有自己的厘金,作为地方财政,因此商品从产地到发卖的地方根据远近,最多的比最初的产地翻几番很正常,就是涨个十倍也平常。
就拿吉贝布来讲,在福建产地不足十贯,但是到了京师就是四五十贯的珍贵物件,只有皇宫大臣以及富豪之家才能用的起。
“这些实不足外人道,只是朝野中有些大臣总说奸商可恨,弄得物价腾升,其实这里很多是各地厘金造成,只是没有人肯为商户进言的,”
冯小娥讥讽道。
“国税和地税的纷争永远没有尽头,呵呵,”
秦延笑道,这个就是到了后世也是挣得脸红脖子粗的,互不相让,那还是有种种大数据、互联网作为辅助手段,可以较为精确的掌握中央地方税务收入的情况下呢,何况现下。
“国税和地税,嗯,很妥帖,”
冯小娥一怔,随即理解了字面的意思,果然是最简短的几个字说明了一切,她这几天越发感到了秦延化繁入简的功力。
秦延总有奇言妙语,往往让冯小娥有拨云见雾的感觉,就像他讲的什么垄断才能形成最大的暴利,汇通天下才是最高境界,等等让冯小娥经历了一次最大的洗礼。
每天晚上歇息前,冯小娥总是泡好香茗请秦延过来一叙,每次清谈总能让冯小娥如醉如痴,明白很多经商的道理。
秦延所讲的汇票业才是最暴利、最有前途的行业让冯小娥深以为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