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臣下看来经过陛下和诸位大臣十余年的维新努力,我大宋军力大涨,此番如果几路主将间能相互帮衬,一定会一举拿下灵州,直指兴庆府,可惜这些主将将个人战功私利置于伐夏之上,从而功亏一篑,”
赵頊点了点头,此番伐夏,泾源路刘昌祚率军第一个抵达灵州城下,此时西贼准备不足守城兵卒军械匮乏,本是个趁势而下的大好机会,但是环庆路高遵裕却是命令泾源路大军等候他环庆路大军赶到后再行攻击,错失了最好的机会,待得环庆路宋军赶到,只能攻击准备充足的坚城,久攻不下粮秣匮乏最后溃散而回。
如果当时高遵裕不是如此贪功,那么战事可能就是另一样,不说乘胜攻下北面的兴庆府,只说攻下灵州还是没有问题,只要攻入城中,将城内的官仓拿下粮秣不足自可迎刃而解,也就不存在缺粮败退的事儿了。
所以高遵裕贪功坏了五路大军的攻伐,这确实让人痛恨。
但是这又如何,高遵裕是赵頊母后高滔滔的叔父,这样一个身份谁敢和他争功,就是西军宿将刘昌祚也不得不唯高遵裕的号令是从,即使他和高遵裕一样是经略使。
而赵頊也不好过于惩处高遵裕,只能贬官、罚金,让其闭门思过而已。
所以徐禧所言事权不一,相互争功确是此番大战失败的原由之一。
“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赵頊叹道。
‘陛下,正因为如此,此番就是谋取横山,徐图西贼也要从朝中派出钦差大员,统一事权,否则此番还是堪忧,’
徐禧果然敢言,提出了派出钦差来主导此番攻伐。
这就是一个相当严重的事儿了,因为派出这样的大员不多见,而且就是派出政事堂的诸位各有各资的人选,因此很可能争执不下,最后拖宕下去,如果要想成事,最后还得赵頊说服政事堂,乾纲独断,不过那样却是要和政事堂闹出极大的矛盾。
所以这个建言很是偏激,有引起朝中再次纷乱的危险,不过这就是徐禧的风格,没什么没有徐禧不敢说的,在他看来只要简在帝心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一旁的李清臣瞥了眼徐禧,老于世故经历良多的李清臣此时对徐禧的想法有了明悟,看来徐禧是想揽功了。
不过,这里面真的有功劳可讲吗,不见得啊,西军战事葬送了多少人的仕途,呵呵,李清臣淡淡一笑道,
“陛下,如果派出朝内大臣坐镇,各位宰辅恐怕会加以反对,就是勉强赞同,这个人选也会争论不休,”
争论是一定的,因为这个人选不好决定。
最好有一定身份地位,还要有资历,有才干,能当场决断的人物才是,各个宰辅还有自己的小圈子,肯定会有他们的人选就是了,有的争了。
赵頊笑了笑没有言声,不过显然有些了然于胸的意思。
看到赵頊如此,徐禧心中忐忑,而李清臣则是平静如常。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