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骥不可置信,让高丽军卒修路,那不是服徭役一般嘛。
一想到高丽官军像是那些贱民般去修路,李骥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如果这个破事传到高丽,岂不是高丽上下一片哗然,讨伐声四起,就是大王也会极为的狼狈。
“为何不能如此,某没有将其斩首或是火烧,或是钉在树上,已经是极为仁慈,在此处让他们吃饱穿暖,难道不该修路来换取吃食,某可是没想过让这些罪囚白吃白喝,”
秦延冷笑道。
秦延确实没打算让这些货白白糟蹋他的米粮,白吃白喝,怎可能。
其实这些战俘也算解决大问题,秦延正打算整修环岛的官道,毕竟他牢牢记住一点,要想富先修路,残破的官道大大迟缓流通,对商业极为不利。
而且对于守军机动能力的迟滞也很严重。
秦延麾下能战的军卒不多,只有上千,但是尽皆是勇悍的铁骑,如果官道整修的好,即使只有千人,秦延也能做到日行百里驰援奕州四处。
所以秦延肯定要整修官道。
问题是,耽罗国刚刚被他拿下,不可大费周章的劳民。
从伤民的角度来说,徭役比增加赋税还可怕。
只要有徭役,普通细民不但破财还可能伤人,劳力抽走影响自家的耕种,很多时候还得自带干粮,受伤是家常便饭,运气不好死在外间,可不是劳民伤财。
因此秦延不想引起大的动荡,他率军攻占奕州,也杀伤了不少的耽罗族丁口,现下民间伤口尚未平复,不可大兴徭役,平息民间,将养民力才是关键,奕州宜缓不宜急。
那么这些战俘就解决大问题了,都是壮劳力,吃了饱饭卯劲干就是了,什么鞭挞是家常便饭,根本没有伤民之忧,秦延用的十分顺手。
如今北部的官道已然整修完毕,已然到了西南部,别说,在马鞭刀枪的威慑下,这些高丽军卒倒也很麻利,进度颇快。
“秦执政,这是在羞辱我大高丽,”
李骥面目抽动道。
“此处孤悬海外,谁能传回去本土,你等庸人自扰了,”
秦延浑不在意一摆手,王运等人的尴尬和他何干,这个李骥想得多了,那些安抚的破事都是高丽人的麻烦,不是他的。
李骥是气恼加无奈。
翌日赶到西南看了被鞭打驱赶修路的一众高丽军卒,简直不堪入目,就连一些副将、俾将也是衣衫褴褛的整修官道,颜面丢尽了。
看了那个场面,李骥急匆匆的赶回奕州港,从那里乘船返回高丽复命。
距离海州还有二十余里,秦延换乘了一艘福船,一行十余艘福船队驶向了曹村,风帆战舰返回平岛待命。
如今他的一切根基还在大宋,怎么小心也不为过就是了。
秦延一行人进入码头,秦延下船,立即乘马赶往了秦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