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家国说 (2 / 2)

+A -A

        一旁的刘彦承已然汗流夹背,他带领的学堂没有刻意增加四书五经的份量,而是在其他桑梓、珠算、建筑等方面多读书,但是四书五经的痕迹还是有的。

        结果这位爷这一番话,将所有的可以描绘的君君臣臣的秩序完全掀翻,这可怎么好。

        关键是,现下这些少年们绝对会听从这位秦爷的指引,刘彦承不知道他最后教导出来的这些少年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相比刘彦承,这些少年没有那般多的想法,秦延以往的授课已然时不时的透漏出对君王绝对独裁统治的不满,也讲了对大宋士大夫节制全国制度的不满。

        说出了士大夫垄断读书阶层,经过两百年,已然将大宋阶层固化,完全代表了豪富阶层的利益,不能代表细民发声,这样的观点。

        这些少年争论后也都是赞同秦延的说辞,只是,秦延从来没有这般明确的讲到君王的责任,没有将话题引领到一直高高在上的君王的、身上。

        但是今日秦延直接将锋芒怼上了君王,虽然有些震撼,但是这些少年没有太惊讶,他们继续闻听着。

        ‘此时的百姓当然要推翻这样的君王,这也是每逢两三百年,必有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阶层固化,土地兼并严重,百姓居无定所困苦不堪,君王失德,终于失了江山社稷,而连带的是我中原的沦陷,异族入侵,五胡乱华,中原沉陷如同地狱,’

        秦延的话让下面静悄悄的,他们史书读了不少,先生也都讲解了,各有说辞。

        但是今日的秦延将一切的根本原因讲了出来,而且简直是无可辩驳。

        ‘因此,作为君臣,所谓家国,是建立双方履诺的基础上的,如果君王毁诺,百姓困苦几乎无法生存,何来家园,没有家园何来家国,保卫这样的家国有何意义,因此,所谓家国,君臣,有个前提,双方履诺,否则就是百姓揭竿而起,推翻暴君的时候,’

        秦延的话掷地有声,下面很多人激动的应和,一些少年保持沉默,

        秦延一指一众人等,

        ‘想想你等,很多人的父辈是大宋的边军,为君上和蛮狄奋勇搏杀,付出了性命,或是断去腿脚,然则,得到了可怜的赏赐,还得分数年给付,最后家中无以为继,只能四处流浪艰难求活,想来你等父兄已然履诺,为大宋献出了一切,但是,君王却是没有完成护佑子民的诺言,竟然让那些忠心为国的将士家破人亡,既流血又流泪,’

        秦延说到此处,下面一片呜咽之声。

        说别的这些少年可能还需要好生思量,争论,然后才认同。

        但是,谈及他们身上的身世,那是他们身上永远的痛,谁不想合家团圆和和美美,但是他们呢,父兄为大宋付出了性命和血肉,得到的却是家破人亡,他们坎坷的经历证明秦延的所谓家国论是至理名言。

        君上和臣民各守本分,各负其职,双方履诺推动家国。

        但是当君王一方背弃臣民,陷臣民于水火不管不顾,臣民当然有权利起来反抗。

        登时,下面附和声四起,此时此刻,秦延的家国论深入人心,成为这些少年心中的圣典,永存心中。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宋末崛起 第四百七十三章家国说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