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州毕竟弹丸之地,哪里有大宋广阔,夫君如果将来一日进入中枢,凭夫君的文治武功,将来成为一代名臣此是必然,青史留名流传万世,”
这是李婉对自家夫君的最高期望了,在她看来这样的期许对其他人来说实在太多,但是对她的夫君来说却是极可能达到的。
“位极人臣如何,如同范纯仁般坐看江山慢慢消融吗,”
秦延笑笑。
“范公所为确实不妥,夫君可以效仿章相推行新政,”
李婉劝说道。
“婉儿可晓得史书是谁书写的,”
秦延笑问。
“都是官家命德高望重的大臣,召集贤才一同书写勘合的,”
作为李清臣的女儿李婉对此是十分清楚的,但很显然对秦延来说是答非所问了。
“哦,也就是说书写者都是士人了,是吧,”
“当然,必然是颇有名气的臣子,”
李婉点头道,
“夫君该晓得那些有名气的臣子修撰勘合完成书籍后,都是简在帝心的,”
李婉点点那些现在看来默默无闻的臣子们不可小觑。
“他们家境如何,”
秦延笑问。
“东华门提名,这多年读书科考,大部分人家中都有些田亩资财吧,”
李婉有些诧异秦延为何如此问。
“那就是了,也就说,青苗法、免役法等触及了他们很多家族内的房贷、徭役,让其每年赚取的银钱受损,因此他们对王大参和新党恨之入骨,婉儿以为然否,”
李婉点点头,这个还用说吗,
‘如此就晓得这些人书写勘合的书籍是如何誊写王大参、章相,以及一众新党之人的,青史留名,呵呵,是留名了,只是什么样的名声呢,’
秦延的话让李婉不禁一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