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方洁慈这个位置很紧要,转运使,粮秣辎重的运送存储都是其治下,而且秦延在桂州还有其余诸事需要方洁慈辅助,因此还必须说服这个大员。
“转运使,广南西路的情形你是清楚的,内政方面一向没有亮点,只有不断糜烂的蛮部局势,因此在此处出彩相当不易,倒是有很多官员在此仕途受挫,失去了大好机会,”
秦延这话说的很在理,方洁慈眯眼点头听着,其实他也明白秦延在说服他,他倒是想听听这位年轻的大员有何理由,
“而广南西路的税赋增加主要在桂州和容州两处汉民为主的地带,”
方洁慈点头,是啊,也就是这两处以汉民为主的地方才老老实实的缴纳赋税,其他蛮部占据的地方都是象征性的缴纳而已,聊胜于无吧,因此税赋增加就是看这两处地方。
‘因此,本官考量再三决意引入甘蔗,毕竟甘蔗的收益比粮米的产出获利甚多,如此赋税必然大增,至于甘蔗是否适应广南田亩、节气,甘蔗此物喜热喜水,此处可是比福建路还要湿热,正是耕作的好去处,何愁不成,到时候广南西路税赋大增,你我当居首功不是,’
秦延这一番解说,就连一旁当看客的邓岷也是有些意动。
而方洁慈也是极为心动,能在这个荒僻之地做出亮眼的成绩,然后在上一步可能转任一路的经略使,他当然是千肯万肯的,但是此间的风险嘛,也是不少,方洁慈还在沉吟着。
秦延当然晓得这位也是一个极品官僚,既想得到利益,还思前顾后踌躇不已,大宋官场士人的常态,
‘转运使放心就是了,此番引入甘蔗如有闪失,本官一力承担就是了,绝不会牵连其余官员就是了,这点担当还是有的,’
秦延当着他们两人如此说,方洁慈不好继续矜持了,实在是这个提议对他诱惑很大,
“如此一切听从秦经略的就是,下官一旁帮衬,但有所成,都是经略之功,”
方洁慈说的场面话,秦延一点不信,没有利益方洁慈为何支持他,想都不要想。
有了方洁慈的应允,此事就是定局了。
至于下面百姓的引种根本不是问题,说白了,威权统治下,上官一句话安排下来,下面的村镇必须照办,如果不顺从各处官员胥吏还想不想继续办差了,因此这些人自会下去推行,这就是威权统治的力度。
接下来秦延又抛出一个小炸弹,让方洁慈和邓岷再次吃惊。
“经略如此,政事堂和陛下可知晓,”
方洁慈惊讶道。
秦延提出的是他今后要在邕州和钦州建立临时官署,一年中大半将会停留在那两处,而桂州诸事将会由方洁慈代领,主持日常的政务。
方洁慈第一个反应就是问中枢的意见,作为一个老官僚遇到新问题第一个反应还是甩锅,怎的也要看看上面风向。
“呵呵,如果建言递送上去,只怕没有数月没有一个结果,政事堂拖宕乃是常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