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对奕州总体的形势有个判断。
‘主公,如今奕州一年的收益当有两百七十余万贯,倒也收益不少,只是水师、步骑军就占去了大半的开销,’
宗泽解说的正是奕州政务,这些枯燥的数字才是奕州的血脉根基,旁的不说,没有香水、衣皂、左渡岛金银,海上商税,再就是奕州、流求赋税,现下没有这般大收益,也就无法扩军。
现下奕州军奕州、左渡、流求加在一处足有一万两千步骑军,再有水师的五千余人,只是军饷的开销每年就是一百五六十万贯。
加上乡兵操练开销,水师战船的修缮,政务开销,每年足有近两百万贯的支出。
这样庞大的开销,没有银钱收益根本无法支撑这样的军力。
而奕州如今国土虽然有限,但是范围广大,没有足够的军力真的无法防护四方。
还是那句话强国的根基也在钱粮,财政的顺畅必不可少。
“现今虽然每年还有些富余,但是不能继续加强军力,因为战马数量不足,拖累了整个骑军的组建,”
宗泽谈及奕州军的关键处。
秦延对奕州军的定位是可以与北方的蛮狄正面交锋而战而胜之,也就是在财力的允许下骑兵多多益善,骑马的步兵战力也远远在纯粹的步兵之上。
宗泽当然了解,他随着秦延经历了数次大战,当然通晓骑军战力的强悍,想和西贼北虏那般骑军一较长短,骑军太少可不成。
西贼聚集起十万骑军还是可能的,而北辽可聚集凡二十余万精骑不是问题。
这般看来如今奕州军的数千骑军真不够看的。
但是按照秦延设定的骑军标准,这六千骑军仅仅战马就要一万八千,想想战马每年耗尽多少开销。
如果骑军有两三万众呢,战马就要五六万。
就是财力允许,战马这个物件也不容易齐备。
虽然奕州牧场每年可以出产两千余匹战马,而且都是大食马和河曲马的后裔,但是数量不符使用。
而大举购入站战马也极为不易,大宋从北辽和西贼每年互易得来的战马都不够大宋骑军使用的,奕州根本不可能从大宋大规模的输入河曲马。
因此坐骑缺乏大大的牵制了奕州骑军的扩充,而这就是奕州军的最大问题。
和北虏十万计的骑军,相比,奕州军骑军数量可怜的很。
就是大宋也凭借财力拥有十万级别的骑军,但是奕州就有些受困于此,而骑军数量差的远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