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之所以打探一下这个瑞王,那是因为他的那个历史上所有的记载都言称赵佶是个昏聩之君,但那是记载,是不是由于赵佶的靖康之耻,最后被污蔑呢,倒也可能,这是中国历史记载的不可信处,胜利者抹去了他们不愿看到的痕迹,留下的是掌权阶层需要的痕迹。
所以秦延要看看这个瑞王到底是个怎么样的皇子。
秦延最后打探的结果是这段历史记载还算良心,瑞王赵佶真是个玩家顽主,知晓的人对其评价还甚高,赞其甚雅。
这位爷琴棋书画都相当精深,尤爱蹴鞠,每番西军蹴鞠到了名队大战的时候,都去观看,可见瘾头之大。
身边簇拥着以先帝驸马王冼为首的一干喜好诗词字画的文人,不时的设宴饮酒作诗为乐,小日子过得相当的超然。
这位爷的日子定然会让赵煦极为滋润,就在赵煦在宫中因为种种艰辛无法安眠的时候,这位王爷潇洒的夜夜笙歌。
当然,最近这位王爷转了性子,据说月来没办过酒宴,对外称是为官家祈福。
这倒没什么问题,赵煦对他几个弟弟都不错,如果但凡有些良心在,也该停下酒宴为他们的皇兄祈福。
但是秦延却是很清楚,这位王爷也是静极思动了,瞄上了大位。
估摸以往他以为江山社稷与他无干,是,赵煦无嗣,但是赵煦年轻,还有得到子嗣的机会。
就说赵頊吧,前五子都早夭,赵煦是第六子,不也继位登基了。
但是此番突然赵煦身子不好了,却是没有子嗣,瑞王赵佶可是极有机会登上大宝,这般情形下这位瑞王必然有想法,男人嘛,都有极强的权力欲,有这种执掌天下的机会,几乎没有人能放过。
只是此时以往赵佶的名声开始拖后腿了,他这个好玩的名声,过雅的赞扬成了他最大的缺点,此番定然是修身养性,图谋一番了。
秦延暗中思量对这位瑞王的心思是洞若观火。
想来就是这么回事了。
只是在秦延看来,这位爷还不如继续他的富贵王爷的生涯对他对华夏都是最好的,以免登上千年的耻辱柱,不过还是那句话,此时赵佶的眼睛里只有那个大位了吧。
偏偏此时打探来的消息是瑞王赵佶和简王赵似、申王赵佖都在继位登基的人选中,当然此时各有传说,外间人看来乱纷纷,不知道谁占据了优势。
秦延却是清楚,估摸那位后世被人诟病的向太后已经属意赵佶这位雅名在外的所谓贤王了。
只是这个贤王,却是一个闲王,齐家治天下的本领一无是处,倒是将一个皇帝的玩乐之行推到了一个姐姐,想想后世的生辰纲、花石纲让大宋四处烽火,就连富庶的江南也出现了方腊起义,可见这位闲王对大宋的荼毒。
更是甭提因为投其所好起来的以蔡京为首的那些国贼。
当真有其君就有其臣,比如蔡京,早有贤名,但是赵頊赵煦都没有加以重用,结果遇到赵佶就是臭味相投。
再说高俅,不过是一个潜邸的伴当出身,王府品阶不高的属官,只是因为蹴鞠手段了得,就赋予军国重任,军中禁军弄得一塌糊涂。
这些人如果是赵頊、赵煦在位,决然不可能重用的,因为两个君王都是以国事为先的,虽然有个人喜好,还是要看是不是能胜任其职。
比如秦延虽然不得赵煦宠信,但是因其能战敢战,赵煦也捏着鼻子重用了,当然得到的回报极为丰厚,对得起赵煦的擢拔。
但是赵佶却是顺昌逆亡的性子,所以跟从他的都是那些阿谀奉承的高手,君臣都是手高眼低之辈,将大宋政务弄得七零八落,当然最后也得到了报应,各个国贼不得好死,赵佶也被金人掳走羞辱。
但是随着他们陪葬的却是中原大好江山和千万中原百姓。
面对当今如此局面,秦延心中难安,他的考量还是要发声,如果能改变结果当然最好,没有改变也算是尽人事安天命了。
至于什么兵谏改变继位结果,秦延想都没想过,东京是大宋皇族和顶级勋贵的东京,这里的十万禁军都在这些人的掌控中。
殿前司步骑军都在控制在这些勋贵手中,谁敢造次。
所以,即使宰辅在期间能做的也有限,倒是让权臣对皇位的传承也不能过多插手,只能皇室内部处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