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和众臣一同坐下评议一番,征战倭国的目的不是倭国,而是去除四周的隐患可以专心对待北方迅猛兴起的大敌,因此奕州所面临的难题不过是刚起步而已。
宗泽当先递给了秦延一份简报。
详细列出了秦延不在奕州期间中原和奕州属地的情形。
秦延当然首先关心的是奕州属地情形。
一切还算平静。
经过这些年的开垦,流求八十余万田亩已经成为熟田。
去年年末产出一百五十万石稻米,八十万余石杂粮、杂豆。
期间大部分被奕州收购过来储存起来,这是秦延和宗泽商议的结果。
他们经历众多战事告诉他们,战时金银远远不如粮米重要,特别是可能的战乱带来的大批的流民,如果没有粮米接济,不知道多少人饿死。
秦延在后世看到一个统计,据说金军入侵后,北方大面积的耕作无法进行,大量民众逃亡或是被害,大宋北方死亡的百姓当以千万计,大部分都是饿死的。
可见战事对百姓残害的猛烈。
因此秦延未雨绸缪,从广西和流求收购粮秣存储起来,有备无患了。
好在如今走私生意鼎盛,获利极多,灭掉交趾更有数百万贯的结余,加上左渡金山产出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每年六十五万贯。
饶是如此也让奕州左支右拙。
毕竟只是收取广西和流求的粮米一百五十万石,每年就耗费了一百多万贯,再无余力扩军。
灭交趾收取的银钱秦延都积攒起来没有动用,所需银钱的时候还在后面,切不可操切行事,当然了有了此番倭国的赔款,银钱方面将会大大缓解。
秦延接下来看了看升龙府的情形,升龙府不时小有叛乱,都是故交趾贵族暴起发难,但因为从者无几,很快就被剿灭,大的形势还是不错的。
而李乾清等两人还在北方相互攻讦,焦灼不下,难以顾及升龙府,而升龙府以南几个州纷纷自立,观望升龙府和李乾清等人的动向。
总之,大的安全形势还成。
不过,秦延知道奕州的弱点,战线过长,从南到北历经数千里,甚或从虾夷岛到升龙府怕是有万里之遥。
饶是奕州舰队庞大也显得捉襟见肘,此番征战倭国就是数次才将所有的军卒备马运载上去。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