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苟延残喘 (3 / 3)

+A -A

        “不可,建康已然在大江边,距离中原太远,朝廷迁都那里,怕是很多的官员都失去了进取之心,而中原百姓以为朝廷已经将其弃之不顾,更是人心慌乱,只怕是秦延逆贼最为欢喜的,”

        张商英当即激烈反对。

        他是一个很强硬的反对迁都派,不是建康不合意,哪里都不合其意,在他看来大宋只要迁都南方,中原不是落入金军手中就是奕州贼手中,再无别的可能。

        只要国都不迁走,大宋还能经营中原之地,中原还有保存的希望。

        原因很简单,东京勾连河东和陕西诸路,如果南迁,这些地方鞭长不及,早晚会动荡开来,或是有异心者自立或是被蛮狄攻取。

        赵佶皱眉,他对张商英如此的硬拗十分的不满。

        这般臣子以往他就看不上,只知道强硬,不知道妥协,不解圣意,不堪大用,但是谁让东京危急关头,张商英主持了东京防务,因此威望大增呢。

        立即拿下张商英不可行,他也只能受着。

        “张学士,我大宋怎么可能放弃中原,只说一样,如果失去中原,陕西、河东就此沦陷,益州危矣,那就是失去半壁江山,”

        余深反驳道,他以为张商英多虑了。

        只是中枢和天子暂避一时而已,

        ‘陛下,可将建康定为陪都,暂避一时而已,待得王师安定了中原,国都回迁东京就是了,’

        余深提出定下陪都,表明朝廷没有放弃中原之意,也好安定天下人心。

        赵佶大喜,这个陪都的名号好,让他能卸下极大的压力。

        于是,迁都建康已定。

        张商英的反对赎金和迁都都没有效果。

        张商英返回府中后立即手书辞呈递上,不侍候了。

        张商英是郁结在心,在他看来中原在迁都之时就彻底沦陷了,也是对赵佶彻底失望。

        张商英的辞呈被赵佶留中不发。

        而何执中则是亲自三次上门挽留。

        数日后,朝廷公布一个月后开始迁都,同时任命越王赵偲为监国,宰辅张商英为东京留守,一同留守东京,负责中原庶务。

        可怜的越王再次成了背锅侠,留守风雨飘摇中的东京城,张商英则是不同,他自请留守,就是为了大宋不丢弃中原和西北。

        就此立国百余年的大宋迁都建康,向南迁移,此时此刻其实大宋已然是苟延残喘了。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宋末崛起 第八百一十六章 苟延残喘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