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老家委屈的时候都想得是我多不容易,总觉得我已经够包容够理解石磊的难处了。可这会儿我突然意识到,想象和实际是两回事。我觉得我够理解他的难处,是想象。实际上他受的苦受的罪远比我想象的多。像这盖房子。咱们住的木屋还有他们住的营区,都是他们自己盖的。
他们早出晚归,一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从来没抱怨过一句。回家写信也不会提一个累字。咱们口口声声喊着不比他们差什么。你看,才半天就已经有人打了退堂鼓,依我看,明天恐怕连一半人都不会来。”
王玲玲默默来了一句:“明天我还是会来。”
见许问跟宋宝英都看着她,她依旧害羞地笑笑,“我是农村人,没什么文化不像你们懂什么大道理。我就知道一件事,想得到多少就得付出多少。比如想赚够十公分那就得干十公分的活。王班长他们张了津贴,连带我跟孩子都受益,不是因为他们被偏爱,是他们付出的多。
这是他们干过的活,我觉得他们能干下来我也能!”
许问咬牙道:“我也来!”
这已经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要盖学校是她跟宋宝英合伙组织的,就算所有的人都打退堂鼓了她们俩也不能退。
退了多给她家路远征跌面?!
到了晚上收工时,速度还一如早晨的只有王玲玲为首的几个嫂子。她们像是感觉不到热和累一样。
其他人已经筋疲力尽,不至于偷懒,但是干活速度明显变慢。
宋宝英看得啧啧称奇:“她们真不累吗?”
“怎么可能不累?”许问道,“她们只是更能坚持而已。”
都一样是人,谁不怕热谁不怕累?
只不过农村的人没有多余的选择,如果不坚持不干,庄稼就不长就没有收成。没有收成连饭都没得吃。
凭工分吃饭也一样,按点出工按点收工,不到点干不完那些活,同样没有工分,年底连人口粮都不够分。
说到底,不过是生活所迫。
日日劳作养成的习惯,比没吃过苦的人吃的苦多,坚持的久了成了习惯而已。
小玉坐在树下画图,许问跟宋宝英都觉得外面太热劝她回去画。
小玉说想跟嫂子们同甘共苦,听见她们几个的对话,想了想,感叹了一句:“人生百态!”
许问回家一进门直接把自己摔到了沙发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