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咱们的工业和科技还是不够发达。如果人跟人可以不受距离约束,想联系随时就能联系,那就能避免很多无效的等待时间了。”刘院长感慨。
许问一听忙道:“我今天来找校长就是为这事。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就是关于刘院士说的这样。不受空间和距离约束,想联系到对方就能联系对方。”
校长跟刘院士对视一眼都来了兴趣,“你说说。”
“是这样的。咱们现在打电话,只能通过有线联系。比如是在固定的点安装电话,打给另外一个固定的点。假如把电话的线去掉,把电话机再缩小几倍变成能装在口袋中随时可以带走的小体积,再实现随时通话功能,是不是就比较方便?
比如像刚才,辅导员通知我的时候我并不在招待所,如果我身上有这样一部移动电话,无论我在哪,辅导员给我打电话我都能在接到电话的第一时间赶到这里。”
刘院士眯了眯眼,“如果这是这样,那可太方便了!”
校长也点头,“怎么,你是有什么具体想法了?再展开说说!”
“我们可以把有线通讯改成无线通讯甚至卫星通讯……”许问把早早就打好的腹稿,用尽量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手机在未来满大街都是,一部巴掌大的手机集合了相机电脑电话为一体的功能。
可那都是未来。
在八十年代,电脑还不是薄薄的液晶屏,大屁股的彩电还一票难求。
普通百姓家里连电都还没通,比如整个魏庄公社,很多大队都没有通电。
一切一切在未来唾手可及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在八十年代还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最起码和许问坐在一起的这两位,都算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是货真价实的大佬。
两位大佬都被许问描述的手机给镇住了。
许问讲的手机还是最原始的,可是是大哥大的外形或者是当初蓝屏手机的模样。
就这样两位大佬还听得十分认真,被许问“大胆”的假设都唬得一愣一愣的。
许问还趁机提出,需要一个团队以及一个实验室来从事相关的研究,希望能得到校长的支持。
校长沉吟许久还是拒绝了许问的要求,“你说的这些确实很吸引人。我个人非常认同也很愿意支持你。但是咱们各个专业的师生在自己的领域都是佼佼者。每个教授都带有项目,他们的学生也都跟着他们在做项目。
至于咱们学校,资源就那么多,目前可能暂时调配不出来。
当然,你这个想法非常好,很值得研究。我会尽量安排,只是肯定得排队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