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山的几个朋友,都是行商的。他一向广交三教九流,对什么人,都没有多少偏见。
林家人也都知道这一点。因此,当林若山向她引见自己的这几位好朋友的时候,黛玉并没有感到惊奇。甚至觉得这些人风采都很出众,不像她印象里的商人。
直到引她来的婆子嘀咕“哪里有叫侄女随随便便去见外男的叔叔”,又用鄙夷的眼光扫视她。
她才迟钝地反应过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就忘了那一套“男女大防”了。
直到林若山那些风度翩翩的朋友一一和她打过招呼,态度轻松随意,就像是对家里直系的男孩子那样的温和可亲。她才想到自己为什么会有点“多忘”:大约是不必用到这一套的地方待多了,不会用这一套的人见多了,她也就慢慢忘了这一套了。
不过,还是“多忘”要令她更舒服。
叔叔的朋友,也是不用这套的人,也令她心里更舒服了一些。
“怎么?你们的生意......不好吗?”林若山问道。
一个留着长胡子,露出的眼睛却又圆又大,显得很年轻的人,答道:“怎么好?哼,怎么能好!一向是这样,一直是这样。都是强盗!”
另一个面色苍白,颇有点弱柳扶风的美男子,则叹道:“若山,你看今天,阿申就没来。他因为拒绝交地租,给一个来砸工厂的纨绔打伤了,在家里养伤。”
其中最年长的那一个,则是说:“唉,上面争成了乌眼鸡。下面还要交钱,给他们争。到头来,都是两面倒霉。我家的那个孩子,不懂事,穿了一身鲜亮的衣服,叫江小侯爷瞧见,给收拾了一顿。便又勒令我家多多进贡。”
林黛玉最近因事萦绕心头,听到地租二字,就觉刺耳,不自觉蹙眉:叔叔的这些朋友,都是行商的,哪里要交什么地租?
越听心里越是疑惑。
林若山早就注意到了黛玉的疑惑,到她的疑惑都快溢出来了,才含笑对自己的朋友们说:“忘了跟大伙交待,小侄黛玉曾写过些话本子、小说,大约诸位也看过一两本。”
当听到眼前这位少女,就是《烈女祠》的作者林潇.湘的时候,其中留着长胡子,眼睛却很圆很大的那个人,激动地直接站起来了:“了不得!如此奇书的作者,原是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奇女子!”
那位面色苍白的美男子,也含笑道:“不才也久闻潇/湘君子之名。家中妻室,对《杨柳树》可谓爱不释手。”
众人一一都表惊奇钦佩。
从来没有被这么多算是长辈的人,在这方面做过如此肯定。少女的脸上顿时飞起红晕。
林若山道:“不过,黛玉最近遇到了一点瓶颈。”
林若山慢慢地借由这个话头,把黛玉引入到了众人的话题当中。话头开始无意中偏向了“地租”。
交谈了一会,渐渐地,黛玉知道了一些令她十分惊异的情况。
那个虽然留着长胡子,眼睛却又大又圆的,叫做陈与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