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品评:“似乎有点那烈女祠的味道。”
戏班子没有让众人等待太久,第二折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第二幕拉开的时候,出现的不是半个身子浸没在河水中的小寡妇,而是和小寡妇的扮相略有几分相像、更为年长的一个苍白的少女。
这是一个贫困的五口之家。一对夫妻并一儿两女。
苍白的少女,正是家中的大女儿,唤作小怜。
小怜的家庭,贫困而勉强能糊口的日子,很快就因为她爹得了大肚子病而终止了。
她母亲更是因为生弟弟妹妹的时候,大着肚子干活不利索,被地主婆打瘸了腿,烫瞎了一只眼,不能干重活了。
此后,宗族里的大户,就借口“不能荒废田地”,强夺了他们的田。小怜一家,就全靠宗族中大户施舍点短工的活计过活。
小怜长到十一岁,就因为欠债,被大户家牵去抵债,当了别家的童养媳。
说是童养媳,其实还不如婢女。吃得比狗少,做得比牛多。又过了几年,后来嫌弃小怜配不上他们儿子,“公婆”就转手把她卖给了一家生不出娃的财主当小星,卖了两贯钱。
小怜在这一家生下了一个孩子。
孩子长到三岁上,这家缺钱了。
这家的丈夫和大妇就把她一贯钱卖到了妓院。
那天,在下雨,这家的孩子正在庆生。一片喜乐声中,这个孩子被人抱在怀里,咿咿呀呀的高高兴兴站在门口玩耍的时候,他的亲生母亲从他跟前,和一头牛、一头驴一起,温顺地被牵出去卖了。
孩子拍拍手,笑着喊:“驴、驴!”
戏台上喇叭唢呐吹出了喜庆的效果,不知名的乐器营造出了雨声。
小怜浑身被雨淋得湿漉漉的,牛、驴,畜生们的毛皮也被淋得湿漉漉的。
人们问:“这头驴怎么卖?”
也一模一样的问:“这个女人怎么卖?”
台上的小怜没有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