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文贼(十)【大修】 (4 / 7)

+A -A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整个嘉兴学派顿时同仇敌忾,一致对外,一哄而上。老的不好出面,就借学生的口和笔。

        年轻一点的,干脆直接自己撸袖子上了。

        青年听到这里,便笑道:“好么!这个带劲!我竟然错过了这样的热闹。”

        矮个子书生姓李,闻言,沉下脸来:“热闹。前辈们正围困潇湘贼,痛打落水狗时。李白泉那帮人却倒是一个跳得赛一个快。还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同辈,竟然连文坛的宿儒耆老也不尊重了,不顾纲常,反而替这贼子据理力争起来。”

        潇湘君子哪里受困了?他文思敏捷,口舌犀利,从古周时讲起,从《诗》入手,讲古时候的话和文本是一体,驳得嘉兴学派哑口无言倒是真的。

        青年又为他续了杯茶,不做揭穿,只兴致勃勃听他往下讲。

        讲到一个以李白泉为首的主张变法的海陵派赤胳膊下水的时候,讲话的人更是脸红脖子粗,半点读书人的文雅都没有了。

        李书生更是连连冷笑,阴沉得像外面的天空似的:“只论小说便罢了,又说什么‘文随时变’,讲什么‘古时候的口语,也便是那时候的白话了。’说什么‘孔子添加些自己的新词在春秋里,与我们现在用白话增添些新词无甚么区别,便是四书,也尽可以用俗话来讲读。’这些是个什么意思?居然把心思动到四书上了,说是文随时变。文随什么时变?随他们这些工商当道的时变么?我看这些人,不安好心!”

        “说来说去,无非是想废文言,兴俗话。”高个的张姓书生总结。

        李书生却摇摇头:“二郎,你想的简单了。”

        他随手从怀里卷出几个毛边册子,啪地拍在桌子上:“你们看看,这是我从那个小孩子手里拿来的。他们叫人四处纷发这些册子,是想做什么?”

        几个人看了一眼。这是最近南方,大部分工厂开的地方,都有分发的东西,据说是海陵派那些“狂徒”编篡的白话的读物。

        通俗易懂,专为工农商用,讲一些浅薄技艺。为的是是使贫民通过这些读物,获得一些谋生的法子。

        因为绝大多数人不识字,往往还会有人在工厂附近不定时开设讲读。

        为此,往往得了当地上官交口称赞。说他们不同于奸商之流,是“慈善之家”。

        张书生笑道:“明之,这个又怎么了?我看这倒是那些狂徒少有做的好事之一了。”

        老掌柜一边看到这册子,也难得插了句嘴:“我儿读了几天幼学,就拾到了这册子,这册子里面讲的一些东西,的确不错,有些用处。”

        李明之却激动起来:“你们看看!”

        他指着念了几句:“‘我等念人之生而平等,皆有谋生获财力之权,故编此……’你们不懂?印册子不要钱吗?他们是商贾工籍,又不是专门开善堂的!难道海陵李白泉这些人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他们主张逐渐‘文随时变’,又说四书也尽可以用俗话来讲,还做这些事情,分明是想推动废文言,然后在教化之事上占一层先。什么人会想与圣贤抢夺教化之功?无非是盗拓一流……”

        这个姓李的倒有意思。青年啜了一口茶。

        别人却受到了惊吓,忙叫李明之住嘴:“明之,你可千万管住了嘴,不可逾越!”

        小小的茶馆内,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一代文豪林黛玉 54.文贼(十)【大修】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