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卖到市面上的都是熟瓜子,这东西确实是从京城流出来的,旁人就算自己育苗也需要成本和时间,这一两年内能大规模种植的只有她,也就这一两年能赚点钱,以后就得缩小种植规模,或者是换别的作物种了。
等京城也大规模种植起来之后,千里迢迢从汝宁府运过去的瓜子成本就高了,她的优势就是大家习惯了她的口味,对比她家的瓜子,其他人做的都是山寨,到时候她可以继续以优质瓜子作为品牌,开发新口味,占领瓜子界的高端市场……
听起来有点好笑,殷清瑶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还请表哥多帮我宣传宣传,现在是没工夫,今年过年的时候应该能匀出来些,到时候咱们合伙做生意啊!”
头一季正是割韭菜的最佳时机,等到第二季的时候就没有那么贵了,趋于平民化之后她也得打开市场,陈明晨家在开封府,有最好的人脉,正是她拓展生意的最佳人选。
所以这一包瓜子她装了不少,有个二三十斤,还是两种口味的混装。
“行啊,到时候你来开封府找我,咱们一起发家致富!”
半开玩笑的语气让气氛轻松活跃,送走他们,殷清瑶回房间给梁怀玉写信,问他,他这一走大半年没回来了,是不是不打算回来了。又问到瓜子的事儿,问他是什么打算,今年还行,等到明年京城里肯定会涌出一大批种瓜子的,到时候他们的生意怎么办。
这些东西在信里也说不清楚,本来是想等见面的时候说呢,但是现在见一面也难。
忙起来时间过得很快,八月十五前一天,才将所有的棉花都收回来,当天晚上殷清瑶就把摘棉花的记录拿出来跟杜鹃坐在一起核对,赵大郎的媳妇冯氏是个能干的,全程都是她盯着,除了王氏跟崔氏两个人以外,别人休想从地里带走一个棉花骨朵!
也是因为赵大郎两口子靠得住,他们家虽然不在长平村,但是地里的庄稼和棉花也基本上没有被偷。其实也就是这么一说,谁家要真是来摘上几朵棉花回去填补棉衣上的窟窿也没人会说啥。
赵大郎两口子毕竟只有两个人四只眼睛,看不过来的。
大体上没出问题就行,棉花的产量果然比不上后世,八十亩地的棉花只摘了不到两万斤,一万九千八百七十四斤,其中还有棉籽,等晒干去籽之后,一百斤里能剩下四十斤棉花就不错了。
能净落不到八千斤棉花。
至于剔除出来的棉花籽,那可是好东西,既可以育苗,也可以榨油,废料还能当做肥料上到地里。就是当初买棉花籽的时候贵一些,毕竟种棉花的人少。在大家的观念里,粮食是最重要的。
因为跟着五房种瓜子赚了不少钱,大家的观念也在改变,这一季种瓜子的人明显多了起来,等到明年,种棉花的人也会多起来。大家以前是不去算账,别人怎么种地,大家就怎么种地,今年眼红殷家五房的人算了算账,觉得种棉花也不错。
已经有人问他们要棉花种子了,这些棉花种子殷清瑶也不打算收钱,她吃饱了,让乡亲们跟着喝口汤也不错,还能收买人心,一举几得。
这个消息一放出去,大家就都跃跃欲试,刚摘完棉花,在地头上就报名要棉花种子,等明年种点棉花,就是给自家人做几件棉袄,打一床新棉被也是好的。
殷老五都做好记录了。殷清瑶把该给大家结算的工钱算好,又看了看报名要种子的名单,估计大家听见风声,这两天就该行动了。
果然,八月十五正日子这天,除了来五房结算工钱的人,还来了很多来预定棉籽的人。殷清瑶在大门口支了个桌子,派杜鹃做好登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