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就比,谁怕谁?这条路还是当年我追随着当今圣上一起打过来的呢,闭着眼睛都能赢你!”
“那咱们就试试!”
邵毓宁果真是遗传了他们两个,看热闹不嫌事儿大。马儿绝尘而去扬起的尘土还没落下,她就牵着缰绳跃跃欲试。
“我也要比!清瑶,咱们也比比吧?”
从京城到汝宁府的路程不算近,一上来就把热情消耗殆尽不是个好主意,殷清瑶劝道:“一路还长,我劝你省省力气。”
邵毓宁不依不饶地抱着她的胳膊摇晃道:“咱们又不是真的比赛,爹娘不是心急吗,我们也好快点赶路,好不好?”
“好不好嘛!”
殷清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赶忙抽出自己的胳膊,应道:“好好好,你好好说话。”
得逞的邵毓宁加快速度,很快就冲到前面。殷清瑶无奈,只好驱马追上。原本计划好走半个月的路程,他们硬是提前到八天就赶到了。
因为下了雨,沿路的河流中水流湍急,地里光秃秃的,应该是还没来得及种。沿路都能看到饥饿的灾民往汝宁府涌。府城门口架着几个粥棚,从南方运来的大米,加上红薯熬成稠呼呼的大米粥,只要是老实排队的灾民每日都能讨来两碗粥糊口。
汝宁府以及周边种瓜子的庄稼人逐年增多,所以此处有很多粮商,将南方的大米运过来,今年春上虽然干旱,却还没有断粮。
再加上不少人家储存的有红薯,今年旱灾倒是没有饿死人。
殷清瑶没来及去綉坊,因为忠勇侯和夫人已经先一步出发去了汝阳县,不在府城中了。这一路上,基本上都是他们在后面拼命追赶,除了晚上能碰面之外,一整个白天都在赶路。
眼看着要到家了,乌云滚滚而来,天又下起了雨。瓢泼大雨将殷清瑶三人隔在汝阳县城。
夏天的雨来得迅速而猛烈,三人不得不暂时躲避。
跑在前面的邵泽和白凤儿已经到了板蚕村,顶着越来越密的雨点跑到村口桥头,将马随便拴在外面,跑进客栈躲雨。
“这个村子够大的啊!”白凤儿站在门口看着雨幕,问客栈的老板娘,“你们村子坐落在山里,怎么还有这么多户人家?”
下了雨,山里的空气竟然还有些凉,白凤儿没忍住打了个喷嚏。李梨花抱着小孙子给她倒了杯热水。
“先喝杯水暖暖身子吧。”
她抱的是小儿子王鑫家的大女儿王灿灿,一岁零七个月的小女孩正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他们。
“咱们村原来家家都穷得叮当响,这不是后来殷家五房带着大家伙儿种瓜子,种葡萄酿酒,后来又种棉花织布,种红薯,做粉皮,还搞了许多作坊,如今谁不羡慕咱们板蚕村?”
“说句不夸张的话,放眼整个汝宁府,就咱们汝阳县的百姓们过得好,甚至连周边的县镇都跟着咱们种地发家。大家都愿意来咱们村安家,村子里的人就越来越多,房子也连成一片了。来往的商队也多,这都是托了五房的福气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