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洋见状,东西也不买了,忙帮着朱平康一起卖蘑菇。
高档酒店不要的大蘑菇,在乡下却非常受欢迎,再加上朱平康叫卖的价格不高,很快,一车蘑菇就卖完了。
“卖一车亏两千,算了,能收回这一棚的本钱就算不错了。”朱平康苦笑道。
看着大棚里密密麻麻堆在架子上的菌包,胡浩洋顺手给朱平康拍了一段视频,发到了自己的视频账号里。
这个时候的胡浩洋,还没想到要在网上帮朱平康卖蘑菇。
主要是蘑菇这玩意儿太娇嫩了,别说放在快递箱子里长途运输了,就是短途运输,稍微不注意,都能撞得粉碎,除了像杏鲍菇、牛肝菌、鲜银耳这些菌类之外,大多数蘑菇都不太适合走生鲜快递。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粉丝们看了他发的视频之后,居然给他提了个新思路
要不你让你兄弟别卖蘑菇了,直接卖菌包吧
网上卖菌包的店家有不少,但诡异的是,胡浩洋的老粉丝们,还就想要竹鼠便便做出来的菌包。
胡浩洋当时就无语了。
当初到底是谁嫌弃竹鼠便便太恶心啊现在又要买回去种蘑菇
也是巧了,之前朱平康从胡浩洋那里买的竹鼠粪便,也发酵得差不多了,摊开来晒一晒,本来他就打算等晒干除菌后,就拌在下一批菌种里拿来做新的菌包。
“既然网友想买,要不咱试试”胡浩洋试探着问朱平康。
朱平康这边迅速行动起来,准备先做两百个家庭版的菌包,给胡浩洋挂上去试试,要是好卖的话,他这边就接着做。
反正菌种和其他辅料都是齐全的,稀缺的反倒是竹鼠粪便胡浩洋现在不养竹鼠了,也就是说,这一批用完之后,他们就没有竹鼠便便可用了。
晚上回到家,胡浩洋盯着家里的几只竹鼠宝宝,忍不住叹息着给小竹鼠们加油鼓劲
“多吃点吃得多,拉得多,以后咱家就指望你们发家致富了。”
看到这里的观众们“”
你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
就那么几只竹鼠宝宝,别说还没成年了,就是成年了,它们几个就算是天天拉肚子,也不够你兄弟拿去拌菌种的呀。
谁能想到,这俩兄弟无意中的一个脑洞大开的举动,居然真的给他们的创业之路攒下了第一桶金。
胡浩洋挂上去的第一批两百个菌包,被看热闹的粉丝们一抢而空之后,有一个老师给他发来了私信。
这个老师是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他们学校今年给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增加了“学农”这项劳动课。
农村还好说,学农嘛,不就是回家跟家里人学着种地掰苞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