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王茂章 (3 / 4)

+A -A

        “殿下,这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那里要你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呢!”郭崇韬在一边劝说道,同时对杨师厚打了个眼色。

        杨师厚会意了,连忙站出来说道:“殿下,末将愿往!”

        李存焕摇摇头说道:“不用你前往,青州由你留守好了!我亲自会生擒活捉了这个王茂章!此人日后一定是当世名将!可不能够便宜了杨行密。”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李存焕是起了爱才之心,逐不再多言。第二天,李存焕亲自率领五千铁骑都士兵回合了王建的三万大军,前往临朐。

        再说临朐的王茂章大败了张崭,刚准备离开,却不想探马来报,穆陵关方向增兵。并且改由大将康怀英镇守。

        王茂章稍微一琢磨,便知道,肯定是朱瑾得到了李存焕的命令。加上知道王师范投降的事情,否则他不会敢冒得罪杨行密的风险来到阻击自己。

        但王茂章也无奈,穆陵关是战国时期齐国修建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更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如果南方大军要进攻青州,一定要攻克穆陵关,否则要么转道中原,要么就唯有沿着山东半岛海岸线绕远路,才能够进攻青州。

        往东走,是莱州、登州,都是王师范的地盘,叫王茂章率领这几千兵马如何走?往中原方向走,那更糟糕,必须要经过青州治所。现在在哪里集结了李存焕和王师范两支大军,人数恐怕有十万之众,去哪里更是送死。

        穆陵关?王师范还没有认为凭借手上七千兵马可以攻克穆陵关的狂妄。

        王茂章无奈了,他唯有派人去给杨行密求援。当然,这个求援肯定是指望不了的了。只是希望可以通过外交,李存焕放自己回到淮南,这种情况在当时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所以他打定主意,在临朐死守,带领大军从猪背山上撤退,到了朐山山腰处扎营。同时将之前获得的马肉都切割好,放在营寨的中央,任何一名士兵都可以进去看,食物更是管饱。淮南军士气大振,因为有了食物的支持,士兵都摩拳擦掌的,表示有信心守住营地。

        其实这还多亏了南宫延驱使马军攻山,王茂章杀了上千匹战马,这才有怎么多粮食。否则王茂章还没有这个底气在这里死守下去。毕竟他是客军,客军有一个好处,一般而言便是有当地节度使提供粮食。但现在王师范都和他翻脸了,别说粮食了,不给他派兵马来已经算是给他面子了。

        再说杨行密接到王茂章的求援信,大惊失色。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居然峰回路转。如果是一个月的时间,李存焕攻克了青州,杨行密也不会奇怪。让他惊讶的是,李存焕居然放过了王师范。他连忙召手下心腹谋士,兼首席智囊袁袭来,另外还有戴友规、李德诚等二人。

        如果说历史上朱温能够成事,靠的是敬翔。那么杨行密能够有现在这么大的成就,靠的就是袁袭。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和三国贾诩差不多。史称袁袭运筹帷幄、举无遗算,后面就和贾诩的评价一模一样了,殆良、平亚邪?意思就是,难道比不上张良、陈平吗?

        而戴友规则是被史称为:数言决策,直探本源,可谓谋臣之杰出矣!

        这个李德诚更是了不起,他是灭南吴,而促使南唐建立最大的功臣。

        简单的说一句评价,杨行密召来的这三个家伙,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个个都是满肚子坏水的家伙。

        三人看了王茂章的信,开始众人都不得其解,过了良久,袁袭长长叹息一声。

        杨行密不由问道:“先生,不知道为何而叹?”

        袁袭叹息道:“我是在叹李存焕的胸怀。”

        “我看是傻逼!”杨行密身边的悍将,黑云都副兵马使李厚,忍不住不屑的说道。

        “非也!”袁袭摇摇头,也不恼,对杨行密说道:“我是看出李存焕的意图了,他是图谋河东,所以他不想在平卢浪费精力,为此他作出了让步。但吴王(指杨行密)你看李存焕做出了什么让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节度天下 第264章 王茂章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