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街,宋徽明便上了河边一小舟。琵琶女点上红烛,暖光透过薄纱窗儿,照在碧波之上。
小舟有窗,正好将舫中人遮去些许。宋徽明吩咐船夫将桨划慢些,好慢慢看着街边那条高挑漂亮的人影。方才家宴上人多眼杂,碍于身份,他自不好走出逾越之举,如今船上只余他与两名下人,他想看哪就看哪。
太子殿下正围在冒热气的煎锅旁,等十三鲜珍香煎酥皮小金圆出锅呢。
“郎君,”官家教坊的琵琶女也做足了民间势头,亦不以“殿下”称呼建王,“奴为您弹一曲《灯歌》?”
“弹《竹君》。”
竹君本是长明南方神话中的佳公子,与爱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不料爱妻早亡,竹君心力憔悴,遂辞官隐世,深居竹林。竹君思妻成疾,终于中秋夜得见亡妻魂魄。有情人含泪相会,一同融进青竹林中,永不分离。
竹君的故事真挚感人,是以南方过中秋时,凄婉真挚的《竹君》反而比欢快的《灯歌》更受欢迎。
船行,歌起,明月当空,桂酒醺鼻。
船慢慢行进,他的视线为一片葳蕤的草木遮蔽。岸上的人走走停停,牵着幼弟的手,沿路尝了不知多少小食。十五贪吃,宋徽安便拎了一堆油纸包,笑着跟在他身后。
“小馋猫别跑了!”
“哥,哥你跟我来桥上嘛,咱们去桥上看月亮!”
十五连拖带拽,把宋徽安拉上横在河面上的拱桥。
银盘高悬,柔光脉脉。兄弟二人站在桥上,夜风低喃不绝,灯影徘徊,唯有湛蓝晴朗的夜空与静默不语的月不染俗尘,静得出奇。
错落悠扬的琵琶声愈来愈近。
“哥,下面有船!”
莲灯随流水漂来,点着灯的小舟荡开碧波,从远方来至二人眼下。十五趴在桥边,踮着脚竭力往下看,眼里放光:“哥哥,我也想划船!”
宋徽安叹气:“依你。”遂让莲生招来一艘小船。
“齐儿,在小船上别乱动,你看此间月色清幽,可让你想起学过的诗词名篇?让哥哥考考你……”
他回头,身边早没了影。
眼见那个小小的影子跪在船头,正要伸爪子去捞水面上的莲灯,宋徽安提心吊胆地喊道:“齐儿别胡闹,小心淹水里!”
船夫眼疾手快,将十五殿下提溜回来了。宋徽安深吸一口气,扭了捏十五的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