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随老朱坐下,拿出于潜等三县知县的信。
“啥见闻都不如这个,皇爷爷看看吧。”
老朱看信的同时,朱允熥又嘿嘿一笑,做了补充。
“总会有些倭寇自不量力的,皇爷爷应也收到不少福浙沿海各地报捷的消息吧?”
“有孙儿的鸳鸯阵在,至少在短时间之内,能让我沿海百姓不再受倭寇袭扰。”
老朱把信翻完,放在了一边。
“船也有,为啥没出海追击?”
贸然出海,风险谁能预知。
“当孙儿傻不成,海上利益巨大,是张士诚等逆贼余党,又是倭寇,还有一些泼皮无赖组成的海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士绅的商船。”
“倭寇上岸,只要能打赢,想咋就咋打。”
“一旦除了海,这些平日看似互不统属的人,为了他们今后利益不被破坏,必要把孙儿这个不确定因素彻底清除。”
“不说仅凭孙儿一人,大明就是出动了水师,都很难应付了这些团结起来的利益团体的。”
“海是大明的海,肃清海上贼寇,还百姓一个碧波大海,那是肯定要做的,但做之前必须得有万全之策,不然稍有不慎,那就是万劫不复。”
朱允熥一番长篇大论说完,老朱起身坐回御桉之前。
“咱以为,你会说,是因咱海禁的原因。”
朱允熥虽说常和老朱顶嘴,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以拍老朱马屁为主的。
“皇爷爷海禁之策不也是基于海上势力错综复杂,朝廷一时半会梳理不轻的缘故?”
目的相同,意思不也就相同了。
“那你觉着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朱允熥出去走了这么久,那也是有所收获的。
对老朱这一问题,那也是做过深思熟虑的。
“该拢就拢,该打就打。”
“当年和皇爷爷交过手的那批人大多作古,活下来的也都老迈,不足以再与大明抗衡,而且很多人都有了落叶归根的夙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