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河南蝗灾确到不得不放之时,三皇孙此举非但不能被责,还应给出嘉奖。”
“为民请命,舍身求义从来都是先贤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朝廷能对敢于奉献者给予肯定,才会诞生更多类似之人。”
“这样人的多了,才能成就我大明屹立不倒的嵴梁,无论亘古如何变迁,终有大明的一席之地。”
洋洋洒洒一番话,武将不理解了,
刚开始,是消化不了。
后来,是想不明白。
这些文人不是一向和朱允熥水火不容,这咋突然之间,还替朱允熥说上话了。
第一时间,武将们觉郁新这样说,肯定是啥不可告人的秘密。
还没等他们多想,茹瑺也站出来了。
“臣附议。”
“臣以为二皇孙既奏请朝廷赈济,必是到了需要赈济的时候。”
“三皇孙提前开仓,虽说有错不假,但初心也是为了百姓。”
“朝廷不予嘉奖,也不能责罚。”
老朱要准备责罚,就不会放在这儿商讨。
之所以商讨,不过是要个名正言顺。
反正就当下这种情况,他们是否认可朱允熥都不重要了。
朱允炆摊上吕氏那娘,自身能力又拉跨。
再咋蹦跶,这辈子也就是个藩王了。
老朱想要名正言顺,给着就是了。
之后,又有几人站出。
这些人的意思相差无几,一致认为,有朱允炆请求朝廷赈济的奏章在,河南的蝗灾势必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朱允熥舍身求义,为民请命,是有违朝廷的律法,但在其初心的份上,实在不应往深追究。
老朱早打定主意护着朱允熥,文臣大道理讲了这么多,里和面都有了,那他还迟疑个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