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识字的虽不多,但并不仅限于士林中的读书人。
而且,除士之外的农工商也是大明的组成部分,既然是由朝廷发行的报纸,那就该全部涵盖进去。
其实,即便只发行于士子,他们要想当个好官,那就必须体察民情。
而体察民情最好的办法,便是深切了解于百姓的衣食住行。
“印刷的时候,仔细这些,提升质量,不可出现错印漏印等常识性的问题。”
“先印上五千份,明天一早开始发行,视情况看是否要加印。”
“从明天开始,我会把每日的邸报给你们送来,你们尝试着每天练习写写,既然要办报,等将来肯定要一日一发的。”
为印书方便,在职大就有印刷的地方,稍微赶赶工,一晚上印五千份还是来得及的。
看了排了版的草稿,朱允熥便去睡了,印刷的相关事宜,由许观全权盯着。
次日一早,朱允熥醒来,五千份报纸已整整齐齐码放整齐了。
“殿下,孩子找来了。”
话音落下,于实领了十个六七岁的孩子,一字排开站到了朱允熥面前。
这都是昨晚临睡前,他吩咐于实找来的。
基本都是庄上,以及富明实业的员工子弟,还没到启蒙的年纪。
“不错,还可以。”
“看到这些报纸了吧,带他们上街,边跑边一句,应天晨报开馆,黄齐方被斩真实内情公布,快来看。”
“每卖一份三个铜板,一手钱一手报。”
朱允熥打了哈欠,只教了一遍便不再多说了,那些六七岁的孩子,哪记得朱允熥得吧得说的那一队。
最后,只能由于实一字一句的教。
有些孩子资质实在愚钝,反反复复教无数遍,最还是要给你往岔噼整。
气的于实一脚踢去,骂道:“啥叫应天包子了,是应天晨报,晨报,时间马上就到了,谁要再学不会,那就别去了。”
“晨报,晨报...”
被踢那孩子委屈巴巴,连连补充。朱允熥临出门前,听到的就是这。
教会教不会的,先教着看,要实在不行,只能从小学那儿补充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