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偷跑出宫 (1 / 5)

+A -A

        随着朱允熥往下深入,老朱不只是随便听听了,开始存了不少的认真。

        在朱允熥看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过只是读书人的辉煌,于社稷意义并不大。

        前宋不就是前车之鉴。

        即便是在北宋最辉煌的时候,还是得被辽和西夏处处掣肘。

        至于南宋更不用多说,至始至终都在被金压着一头,直到最后被元所灭。

        在隋唐之前,朝廷受世家大族掌控。

        只有轮流坐的皇帝,没有飘移不定的世家,对于他们来讲,不管谁坐皇帝,他们该享的资源亘古不变。

        科举之后,寒门得以入仕。

        但却又涌出了很多士绅权贵,这些人良田千顷,腰缠万贯,遍请名师培养子弟。

        手握良好资源,相较于寒门,自然就多了更多高中的希望。

        这些子弟一旦入仕,必会以手中权力回馈于家族。

        凡建言献策,俱会倾向于家族。

        虽非世家,却似世家。

        普通寒门子弟侥幸高中,在遍布士绅子弟的朝堂,若不攀附于这些人,又如何得以升迁。

        如此一来,朝廷便会从代言世家,变成了代言于士绅了。

        对于朝廷来讲,是只求稳定,但长此以往,只会让这些士绅胃口越来越大。

        他们贪的多了,庶民百姓得的就少了。

        一旦活不下去,必会揭竿而起。

        百姓暴乱,于国无益,于朝堂不稳。

        那些士绅在皇位改弦更张时,可以像那些士绅一样,奴颜屈膝,笑脸相迎,碰上心胸宽广的,该咋逍遥还咋逍遥。

        朱允熥所虑并非危言耸听,历史上的明末之年,不正是如此。

        多少士绅在崇祯跟前哭穷,满屋金银珠宝最后不是便宜了李自成,就是便宜了满清。

        “皇爷爷,孙儿说这些是想说,现在的读书人和之前的世家都一样,嘴中说着道德,其实代表的不过是新崛起士绅的利益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明:家祖朱重八 第218章 偷跑出宫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