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没先知会老朱,便应下了茹瑺的建议。
老朱在科举增设算数和大明律,又不全部是为了朱允熥,也有于长远发展的考虑。
朱允熥这么一弄,一旦到时候职大的学生在这两科不合格,那之后再想增设那可就难于上青天了。
其实,老朱在私下早就和朱标谈过这两科具体该如何考,才能让那些文臣闭嘴。
朱标都已打算,由他出面连带监考。
这样既能倾斜于朱允熥些,又能够让那些文臣彻底的闭嘴。
哪成想,朱允熥上来便把主动权给了文臣,打了老朱个措手不及。
那种情况下,老朱要是不应,既有碍于朱允熥的威望,也会让那些文臣觉着老朱是在偏袒朱允熥。
如此一来,职大学生哪怕都合格了,至少会让人以为含金量不够重。
本来就不被文臣所接受,这种底气不够足的征兆,哪怕将来派了官职,也会被人所排挤的。
对老朱所言,朱标不置可否。
蓝玉不说,常遇春和老朱是所有勋戚中最好的。
对常遇春,老朱那是经常赞誉有加。
老朱说这话,褒远大于贬。
“时辰不早了,爹该歇着了,儿子找允熥去。”
朱标起身站起,离开了偏殿。
到了乾清宫,朱标翻了下朱允熥已批完的奏章,问道:“还批的完吗?”
朱允熥饭都没吃,早就饥肠辘辘的,眼都快冒金星了。
“儿子尽力了。”
朱标放下手里奏章,随即道:“批不完别批了。”
不管咋说,朱标还更善解人意些。
“真的?”
朱允熥神情激动,眼睛都亮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