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选拔结束 (17 / 20)

+A -A

        老朱往下翻阅的时候,便顺带着问了一句。

        “文雅些说是个谏臣,直白些说就是个愣头青。”

        “魏征犯上直言也会遵守官场规则不会歹啥都往外捅,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官,但这样的大才不用又有些可惜。”

        “孙儿权衡利弊,还是把他放在了录用名单之上。”

        “其实,以解缙本身的策论当个第一名没啥问题,只是他那文章太过犀利,不说内阁即便只是参赞机务还是得有个领头人的,他这样的性格做不了领头人。”

        “即便是在会试这种考试中,他这样的文章都拿不了第一名。”

        那些主考官要的是那种圆润懂官场规则的,像解缙这种有才干但棱角分明的,没压着不让他高中就不错了。

        试问谁都不想把一个动不动就搞弹劾的人放在身边,那样的话人还有活头吗?

        要知道,即便是都察院的那些御史也会让官场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不会眼里一点沙子不要,一看见谁有问题就往上递奏章的。

        对于朱允熥的分析,老朱不置可否并没再对解缙发表看法。

        解缙这样的人是很投老朱的脾气,但老朱摸爬滚打混上今天这个位置,他非常清楚以解缙这样的秉性很难在官场长久。

        老朱拿着叆叇,一一往下移。

        朱允熥主动解释,道:“胡广杨荣都还是秀才,但二人文章老辣引经据典杂而不乱,学识才能不差,高中只是时间问题。”

        “杨士奇举人出身,是汝阳知县以史之才举荐上来的,他的文章擅引先贤史料做比,应确有这方面的才干。”

        “胡俨也是举人出身,目前是华亭县的教谕,是工部侍郎练子宁举荐上来的。”

        “还有金幼孜目前是秀才出身,曾和练子宁同为新淦县学求学,也由练子宁举荐。”

        六部有四部的侍郎都牵扯到了夹带之上,练子宁身为工部侍郎虽然也举荐了人,却没有被牵扯其中,可见练子宁并不是个会与人同流合污者。

        历史上,练子宁在朱棣称帝后大骂朱棣篡权谋位大逆不道。

        先被朱棣割去舌头,后朱棣回之他此举是在效彷周公辅成王,练子宁蘸着学问成王何在?

        后被朱棣磔尸,练氏族人151人被杀,戍边族人371人,乡中480户被牵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明:家祖朱重八 第313章 选拔结束 (17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