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并不是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就足够了的,还需要他们能有一定的阅历。
总之,要想从奏章的批阅上看出他们各自的能力,还需老朱祖孙商量着来的。
五百份奏章,虽然都已给出批阅,但需要从批阅结果中看出批阅者本身的能力,这并不比批阅一次容易。
三人一直忙到大半夜,挑选出紧急事务的奏章做了处理,剩下的留中慢慢处置。
之后几天早朝继续。
再有新的奏章也都还由老朱祖孙批阅。
在批阅奏章的间隙,他们还会从那五十个考生批阅奏章的结果中分析他们的才能,敲定最后的录取结果。
五天之后,终于敲定。
录取了九人。
七人是策论的前七名,剩下的则是梁焕和吴斌举荐上那两个特录之人。
前七人是否是朱棣组建内阁后的的第一批成员朱允熥不敢保证,不过他敢肯定的是这七人绝对都是青史留名之人。
如此看来,哪怕是有蝴蝶效应,但冥冥之中很多事情还是有定数的。
定下最后结果后,老朱下旨吏部招录。
同时,老朱还确定了礼兵刑工四部尚书的空缺人选。
只要有尚书主持具体事宜,四部工作忙是忙了些的,但至少能正常运转了。
礼部尚书门客新,原左春坊左参赞。
兵部尚书铁弦,原山东布政使。
刑部尚书暴昭,原北平布政使。
工部尚书严震直,原户部郎中。
朱允熥对其他人印象不深,但对这铁弦那可谓是记忆犹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