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君、有昏君。有忠骨、有邪佞。
有危机四伏。
也有万国来朝。
它的缺点很明显。
它的优点也很明显。
而眼前这位让人悲叹遗憾的懿文太子,就像是大明本该升起的船帆,却意外断了桅杆。
朱标带着姜烟走了许多地方。
看到了乡野炊烟,烟雨蒙蒙中漫山遍野都是各种绿色。戴着草帽的老农扛着锄头,牵着身形庞大的水牛走过石板桥。
那是这片土地生活了千年的人们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种生活的执念。
看到了繁华的商埠里不仅有黄皮肤黑眼睛的商人,还有头发卷翘,唇上两撇大胡子,说着一口蹩脚中文的波斯、阿拉伯等地的商人也出现在其中。
商人们捧着漂亮的瓷器,眼底都是算计,你来我往的谈价格,谈生意。
在港口,还能看到外国使团来访。
洪武四年的时候,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就被朱元璋宣布为“不征之国”。
只是内忧未解,草原外患还虎视眈眈。
朱元璋实在是没有那么多注意力放在海事方面。
朱标微微抿着唇,但上扬的眉眼却透出了他的骄傲。
“朝廷下了海禁,只是不允许私人进行海上贸易。商人重利,若是不加以制止,只会出现更多的动乱。如今王朝初立,许多事情难免要严控。”朱标带着姜烟到了海边。
也不知怎么熟练的通过幻境拿出了一件烟青色的披风,递给姜烟。
“谢谢。”姜烟系上披风,和朱标站在一处高高的礁石上。
面前是看似平和,实则暗流涌动的大海。
“况且海上还有海盗和倭寇出没,若是不加以制止,也会引起纷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