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生和文才站在九叔身后,脸色有些落寞,时不时的看向家乐,有心说话,但是终究没有开口。
家乐也没有看他们。
路是自己选的,不过,终究是亲近些,后面就看他们的表现了,九叔走后,二人若是能够将义庄撑起来,真正的成熟起来,家乐也不吝给他们一个机会,那个时候,也就不算是开后门了。
院子里,这数十小辈,大多都是不如秋生的,但是他们肯努力,尤其是千鹤的弟子东南西北,家乐宁愿要东南西北,也不想要一个尽管有些天赋,却只知道挥霍,还只会惹事的秋生。
秋生和文才要是真的能成长起来,家乐又怎会弃他们不顾。
“出发!”
手中握着脉玉,家乐一声令下,百数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了义庄,九叔在前带路,回茅山的路,家乐可不知道,还得是九叔这种老人才行。
百数人毕竟修为不一,所以行进的速度也不是很快,不过到底都是修行之士,三日时间,也是足以来到茅山脚下了。
走马塘村。
茅山脚下有着一个村子,走马塘村,这个存在存在的时间,还要长于茅山派,当年三茅骑鹤而至,还在走马塘村生活过一段时间,三茅有数个弟子,都是从走马塘村收走的,可以说,这个村子对于茅山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对面外面的村镇来说,被西方思想冲击,可能已经是不信这佛道之说,但是这走马塘村却是最接近茅山的地方,每年都会有山上的长老下山来到走马塘村收徒,只要是修行资质不错的,基本都会被收录入茅山之中,如今茅山弟子中,可是有不少出生于走马塘村的。
位于茅山之阳的走马塘村,享茅山灵气滋养,也是人杰地灵,不仅是有资质的孩子出现率更高,千年来,更是出了不少人杰,进士、举人不知几何。
不过,即使是再出名,再人杰地灵,走马塘村的村民也是没有将走马塘村大肆翻修,反而是尽量保持那般古朴之貌,让人一看,便有中亲切感。
在外面,已经是找不到多少这种淳朴的乡村生活了。
家乐一行人进入走马塘村,村民们也是不害怕,更不惊讶,道士他们可是见多了,茅山之上,不时都会有道士下山来采购东西,更何况,有些家庭,孩子还都在茅山之上修道呢。
家乐一行人也没有在村子里停留,越过走马塘村,便是茅山了。
“今古茅山是胜游,秀峰突兀绕沧洲。
云含老树迷还散,石拥甘泉咽复留。
未见岩风晨下鹤,只闻涧月夜鸣蜩。
道人不是悲秋客,黄菊丹枫相对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