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部分阅读 (1 / 7)

+A -A

        是以,打斗的时候,大师往往施展出多种绝学也比不上别人施展一门绝学,俗话说,武功贵在精而不在多,这确是武学至理,但世间人却往往看不透,实乃悲哀”

        “阿尼陀佛,听楚施主一言,胜念十年经,直至今日,小僧才明白这个简单之极的武学原理,楚施主当真好资质,好悟性”鸠摩智开始时候听着他的话只觉十分意外,随后意外中更是吃惊,然后只觉醍醐灌顶般顿时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些至理。

        “楚施主所言甚是,我确不如他们,只是施主所说的剑圣独孤求败是何人也,小僧委实不知。”

        看鸠摩智一副懵懂的样子,崔建新一阵好笑,独孤求败的时代他也不甚清楚,不过想必不会在这个时代出现,只好推搪道:“独孤求败是先祖一个时代的人物,一手剑法所向无敌,对于他的事迹在下也不甚清楚,不过先祖在族谱上有一段描述剑魔独孤求败的话足以让人一窥剑魔独孤求败的事迹。

        鸠摩智对独孤求败也是极为向往,连忙求教道:“愿闻其详。”

        崔建新道:“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

        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剑魔独孤求败后来,先祖将独孤求败的境界总结为五境界,第一境界,利剑无意,独孤求败凭借手中的一把利剑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所创剑法独孤九剑破尽天下武学;第二境界,软剑无常,这时他已经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因为招有常,无常更胜有常。

        此时他手持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第三境界,重剑无锋。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独孤求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第四境界,木剑无滞。

        此时他已四十岁,达到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的境界;第五境界,无剑无式,天地万物皆可为剑,以至剑道之境。”

        说完此段话,崔建新也对独孤求败心驰神往,恨生不逢时,不由叹道:“此等人物不能相识,只能神往意驰,缅怀仰慕,可惜了”独孤求败的武功,如神话般高深莫测;独孤求败的一生,如神话般璀璨夺目;独孤求败的人生境界,更是渐进神境、渐入神道。

        从他的名号上推断,曾经成魔的独孤求败,必定是不可一世、桀骜不驯且不为世人所理解和容纳的武林怪杰。

        晚年的他,了身知命,早已到了物我两相忘的境地,唯有那份骄傲,不曾失去。

        故而,临终遗言,仍然自称“剑魔”算是无悔于自己的一生,无愧于自己的剑道。

        鸠摩智听后目瞪口呆,足足有一刻钟才回过神来,再次叹道:“中原武学博大精深,人才济济,不但有西崔建新项羽,更有剑魔独孤求败这些神通莫测的高手,听楚施主一言,小僧才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在这之前坐井观天犹不自知,剑魔独孤求败的剑法小僧难及万一。

        小僧虽学得几手佛门的上乘武学,但却还是还停留在第一境界利剑无意,剑魔先生确实古今剑法第一人。”

        鸠摩智说得不错,纵观金老先生所录之书,独孤求败的确算得上古今剑法第一人,恐怕也是天下第一高手。

        崔建新笑道道:“大师所言极是,因此在下也一直都以为,只有自己创造的武功才是最适合于自己的。

        别人家的武功创造时是创造者按照自身条件去创造的,而后世学习之人的自身条件却是不见得就能与当时的创造者一般吻合的,是以便不能学至精通。

        许多精妙武学,便也因此而渐渐失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放荡教师妈妈 第 69 部分阅读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