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父痛失独子,也病倒了,病中想着郑家的香火在他这一代断送,羞愧交加,抑郁过度,没多久便过世了。
郑母虽中了风,但求生的意志力很强,只是郑家父子一死,郑家就垮了,娘家人并不愿接手她这样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的人,把他独自丢在郑家不管,郑母躺得太久,身上慢慢腐烂,生生给痛死了。
郑家就这样没人了,众人不禁唏嘘。
明明是那样好的人家,家境富裕,又有个员外的官职,独子还出息,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一看就是大富大贵的人家,却没想到不但没起来,还衰败了。
但他们都明白,如果郑子决不做恶,郑家不会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陵阳县的人以此为诫,教导子孙一定要心存善念,这样家中才会兴旺,反之,如果做恶,家族就会快速衰败。
郑子决死在半道的消息传回京城,荣楚几个都吃了一惊,但想到郑子决虚荣的性子,又觉得是情理之中,郑子决是在最后关头给了自己和家人一个体面。
事情随着郑家三口的死告一段落,荣楚几个也都忙碌起来,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事情带来的影响也慢慢淡去。
直到几个月后,顾俊生找上了门。
顾俊生是带着顾忠来的,手上提了大包小包的礼物,见到荣楚立即跪了下去,连磕了三个头,“谢谢荣大人不计前嫌救我性命!”
“快起来。”荣楚将人扶起来,道:“你不用客气,我只是替那些受害之人和自己讨回了真正的公道。”
顾俊生心生敬意,“荣大人的恩情我顾家绝不会忘。”他将礼物递给顺子,从怀中拿出几张契书,“这是我顾家所有的产业,就当是为报答荣大人的救命之恩略尽心意,请荣大人一定要收下。”
“这个我不能收。”荣楚拒绝道:“我说了,我并不止是为了救你,也是为那些受害之人和自己讨回公道,我不能收你家的产业。”
顾俊生执意要给,“我爹娘说了,以前我做了错事,你却不计前嫌救我性命,你是个人品贵重之人,让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真的不用客气,如果你们心里过意不去,可以多做善事,多帮助贫苦之人,也算是行善积德了。”荣楚道。
顾俊生闻言不再坚持,将契书收了,抱拳道:“荣大人果然是大善之人,好,就听你的,将这些银钱用于帮助穷苦之人,行善积德。”
荣楚回以一礼,笑了。
顾俊生走后,果然听荣楚的将产业变卖,暗中帮助了不少需要帮助的穷苦人家。
都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应在了顾俊生身上,顾家因常年做善事,善名远扬,感动了昌文帝,昌文帝收回之前的旨意,让顾俊生的儿子参加科考,顾俊生的儿子最后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顾家再次步入仕途。
顾家上下感念荣楚的恩情,世代与荣家交好,最后顾氏子孙还成了荣家子孙在官场上的一股助力。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