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袋麦子就能娶个儿媳妇,怎么说都是她赚了。
就这样,王氏买回来的小姑娘就成了原主的童养媳。
小姑娘既然到了荣家,以前的名字就不能再叫了,王氏让她跟着他们姓荣,又取了冬麦这个名字,意思很明确,冬天用麦子换回来的媳妇。
那时候原主还是愣小子,整日只顾着和村里的小伙伴上山掏鸟蛋,下河摸鱼虾,对这个小姑娘的到来并没有太过在意,只当是多了个妹妹多了个玩伴,但随着村里人一口一个童养媳的喊,他才慢慢的把荣冬麦当成了自己的小媳妇。
荣冬麦到荣家的时候才五岁,但小姑娘知道荣家以后就是她的家了,她不用再挨饿受冻,也不用再四下奔波,虽然知道荣家人不是她的亲生家人,但她还是一口一个爹娘哥哥的叫得亲切。
她人虽小,但乖巧听话,干活也很利索,王氏越来越喜欢她,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
荣冬麦到荣家后两年,王氏多年没有动静的肚皮又鼓了起来,十个月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荣安,又过了两年生了一个女儿,取名荣娟。
原本人丁单薄的荣家变成了热闹的六口之家,荣大柱夫妻很是高兴。
在这个年代,家族越人丁越是兴旺就越是没有人敢欺负,所有人都以子孙满堂为福气。
高兴归高兴,多了这么多张吃饭的嘴,花用也大了很多,荣大柱和王氏只得更加迈力的干活,每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才能勉强让一家子吃个饱饭。
两口子是个疼孩子的,自己过得苦就算了,不希望孩子还跟他们一样过得苦,于是一商量打算让原主这个大儿子去镇上学点子手艺。
他们每次去镇上,看到那些手艺人,不但来钱快,还轻松,等大儿子学了手艺还能教给其它孩子,这样一家子都是手艺人,就不用再干苦力了。
一人学艺全家受惠,没有这样划算的买卖了。
商量好后,两口子就让原主去镇上拜师学艺,那时原主已经十三岁,长得高高壮壮的,样貌也不差,两口子本以为一表人才的儿子肯定能轻松的拜师,谁知原主在镇上晃荡了小半月也没拜着师傅。
原因无他,但凡是手艺人都十分谨慎,生怕自家的手艺让人学了去,这可是生财的门路,要是别人学了去不就和他们抢生意了吗?而且还有句老话说得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他们根本不会轻易收徒,要收也是收自家人,像原主这样一个外人,是没有人愿意收他的。
可原主不甘心,明明爹娘都说他一表人才,他怎么会拜不到师傅,原主照样日日往镇上跑,说来也是原主该有的运道,后来还真让他拜上师了。
这日他照常到镇上晃荡,无意中捡到了一个荷包,那荷包绣得十分精致,但里面没有银钱,只有一块丝帕,原主一眼就看出这是姑娘家的东西,本打算拿回家送给媳妇,可想到爹娘从小教导他做人要厚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他便打消了念头。
他不但没把荷包占为已有,还蹲在原地等失主。
荣楚看到这,不由得感叹,原主和他真像,都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三好青年。
只是这样一个三好青年怎么会成了大反派呢?荣楚带着疑惑和好奇继续看下去。
原主蹲在地上等了半日总算是等到了失主,失主是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姑娘,那姑娘穿着打扮都十分不凡,身边还跟着个小丫环,应该是镇上有钱人家的姑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