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没有大制作证明自己 (2 / 7)

+A -A

        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

        阶级和文化冲突是存在的。

        可每次都是点到即止。

        不痛不痒。

        完全不会说因为某个观点而你来我往的大吵一架。

        纵然不是很理解对方。

        可也能从容大度接受。

        这种默契的思维方式。

        或许是促进他们友情升华的最大催化剂。

        “我们都知道,文艺片题材的电影在如今的市场中并不多见,偶尔冒出一两部,大抵也都会因为惨淡的票房而收尾,并且屡见不鲜,从《烈日朝阳》到《尘土》,从《黄昏》到《人生旅程》,大多都是昙花一现。”

        “所以是观众不愿意看这类题材的片子么?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绝大多数的观众既然敢从口袋中掏出钞票购买电影票,那么他们的内心无异于早早的就接受了片子的形式,而文艺片之所以连连吃瘪,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编剧无法在剧本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二是导演没办法理会编剧的意图,艺术可以表现的高雅,但不能脱离观众,《触不可及》就向我们阐明了这点。”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电影在一段温情平和的情节之后,故事进而会急转直下,引出各种矛盾冲突,最后角色直面矛盾,获得救赎,可以说这是大部分电影都在学习的模板,直至现在都还在应用着,但是这部电影剑走偏锋,对于冲突的表达真的非常克制,白德龙的几次情绪波动都只是体现在眼神的飘忽,眼角的几次跳动,但是从未爆发出来,而曹明阳呢?重新面对母亲也只是默默的接过她手中的袋子,没有抱头痛哭,更没有欣喜若狂,甚至连一句对白都没有。”

        “这种克制的情感表达正合我口味,汹涌的情感完全靠自己去感受,在看完电影后我一直在想真实的生活中的情感是什么样子,我们想要的情感又是什么,那些动辄痛哭流涕歇斯底里的电影场景真的是必要的吗。”

        “影片中还表达了‘平等’二字,我们照顾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把对方当成一个弱者的角色对待,爱的恐怖主义就是这么诞生的,经常有人打着爱的名义做着禽兽的事情,不止一次,男人对女人说,父母对孩子说,老师对学生说,前辈对晚辈说,我这是对你好然而.好个毛啊,谁都有谁的脑袋,为啥为难别人就显得这么义正言辞呢?”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一共眼红了三次,一次是两人在半夜四点的街头说话的时候,一次是两人跳伞,在高空飞来飞去的时候,最后一次是两人面对大海,发现相似的场景在不同的电影里都有过出现,可能就是这些感动的瞬间,让我觉得生活还不赖,至少有那么几部好电影,像曹明阳一样,陪伴着我。”

        电影结束后的一段时间。

        除了观众会发表感想外。

        影评人也从来不会缺席。

        好与坏。

        他们比普通的观众更具备罗列和举证的能力。

        分析也更为透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参加前女友婚礼的我竟然爆红了 第635章 没有大制作证明自己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