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 (2 / 3)

+A -A

        襄王殿下怕是不久后就要入主东宫了。

        朝中重臣倒是没有别的想法,毕竟襄王是皇上嫡出的皇子,自不能与其他庶出皇子等同。再者,太原王氏乃五姓七望之一,在朝中颇有势力,与长孙太尉联系紧密。连皇帝母舅长孙太尉都站在皇后王氏那边,自然不会有大臣反对襄王的储位。

        相较于颇得圣心的襄王殿下与昭城公主,当今圣上的其他皇子公主无疑要黯淡许多。

        大皇子陈王李忠、二皇子许王李孝、三皇子杞王李上金、四皇子雍王李素节还有五皇子代王李平,这五位皇子殿下,除了雍王李素节的母妃有着婕妤之位外,其余四王的生母皆是宫人,迄今无品无级。

        雍王李素节与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同为婕妤萧氏所生。萧婕妤出身兰陵萧氏,家世不凡,生得妩媚动人,初入东宫便为良娣,也曾宠冠后宫,晋位正一品淑妃,接连生下义阳公主、雍王殿下和宣城公主。

        只是,萧淑妃不甘淑妃之位,在皇后有孕时对皇后颇多不敬,惹得皇帝大怒,差点贬为庶人。还是皇后看在三位皇子公主的面子上,向皇帝求了情,这才只撤去了她淑妃之位,降为美人。

        自此之后,美人萧氏一反往日跋扈,对皇后极为恭谨。今年年初,皇后做主,将萧氏的位份升至婕妤。只可惜,位份上来了,曾经的盛宠却不再。曾经最受帝王宠爱的雍王李素节,早已被襄王取代,更别提义阳与宣城两位公主。

        比起还算有点存在感的雍王与两位公主,其他四位由宫人所出的皇子全然被后宫与前朝所遗忘。谁叫他们母族不显还不受皇帝重视,自身也没有出众之处,平庸至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使代王李平因病无法前来贺皇后的芳辰之礼,上座的皇帝也只是感慨一句“代王的体质太弱”,转头就因昭城公主的撒娇卖痴而将重病的代王忘之脑后。还是皇后贤德仁善,命太医署令丞去临照殿为代王诊治,毫不在意代王重病坏了自己的芳辰宴。

        百官命妇见状,皆赞皇后仁德,却没有注意到皇后王氏在掩袖举杯的时候,唇角露出的些许笑意。

        代王李平,虽然死在今日有些晦气,但果然,还是死人才能够让她彻底放心。

        毕竟,他可是那个女人的儿子。

        ***

        太极宫临照殿中,因为代王突如其来的重病,殿内一众内侍宫婢皆慌了神。

        代王李平虽然是宫人所生,生而体弱,性格木讷,不受皇帝重视,但毕竟是皇帝亲子,御封的代王殿下。哪怕他们心底埋怨自己没能好命分到襄王殿下或是昭城公主那里伺候,平日里他们也不敢怠慢代王殿下。

        代王昨夜突发重疾,起不来床还神智昏沉,伺候的宫人不敢耽误,连忙去太医署请了医官过来。因为今日是皇后芳辰,他们不敢闹出太大动静,生怕坏了皇后的心情。可代王这病着实凶险,这会儿还没有清醒过来,更别提到芳辰宴上献礼。

        代王生母早亡,伺候的宫人不缺,但能够给他做主的唯有皇帝与皇后。乳母方氏无奈,只得命人将代王那一份芳辰礼代为奉上,并将代王突发重疾的事情禀告给帝后。

        说到底,是代王这突发的病症太过凶险,高热不退,再耽搁下去,代王若是有个万一,他们这群伺候的宫人必然获罪。莫不如禀告皇后,盼着帝后仁慈,留他们一命。

        领皇后懿旨前来为代王诊治的太医署令为代王诊脉之后,嘴里泛苦。

        代王是胎里带来的弱症,先天不足,须精细地养着。幸好生在皇家,皇后仁德,不忌庶出皇子,不吝上好药材。只是,代王殿下本就天生体弱,偏生心思重,小小年纪常有郁结,从小到大,大病小病不断,相较于小了他半岁的襄王殿下,这身子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太医署令能怎么办?劝慰代王殿下宽心,莫要心思过重?

        皇家的孩子,哪有一个是真正的孩子。

        更何况,比起其他皇子公主,代王殿下苦就苦在没有生母庇佑。即使皇后宽仁,不会苛待庶出皇子公主,但她对待其他皇子公主的态度始终只保持在温和上,并不会过于亲近,更别提关照。

        太医署令心下叹息,开始为代王殿下施针。

        毕竟是皇子龙孙,若是代王殿下有个好歹,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太医署,他哪里有心思来怜悯代王,只盼他能够尽快退热,别留下什么后遗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