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年此时也没有心情吃饭,便直接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坐。本打算直接修炼到明日,但安静的氛围突然被打破。
“师父,我可以进来吗?”宋知遇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宋年瞬间睁开了双眼,从打坐的状态中脱离。
“进来吧。”
知遇打开门,小步进来,在宋年前方几步站住,作揖后恭敬说道:“师父,这几日所学的剑法我有些不得要领,不管如何修炼却离突破好似就差几步,徒弟愚笨,不知师父现在是否得空,帮徒弟可以指点一二。”
“今日所练的吗?”宋年起身问道。
“正是。”
“这套剑法比起我之前教予你的确实难了些,在练习时不只需要注重剑法,更要注意脉络中灵力的走动,我还是演示一遍,你可看清楚。“知遇面上一喜,他跟在师父身边这么些日子,宋年还从未亲自演示过。只见宋年飞身一跃到屋外,皎洁月光下,白衣胜雪,周身罩了一圈淡淡的银色光晕。宋年手持一把通体银白的利剑,随风而动。衣袂翩然,墨发如瀑,身法凌然,神情却波澜不惊,剑锋之处,似有“嗡嗡”声,震得气波流转。剑有形,似无形,周身的剑气将近身的树叶断成两片,矫若游龙,贯若惊鸿,飘然之间真若仙人九天飞临。点点破碎的月光落在他周身,仿佛是就是来自仙界一般,知遇一时愣在原地。舞毕,宋年落地,不见一丝喘息:“你可都记清楚了?”
宋知遇忙跑到师父身边,抬头看他,眼中是夜色都藏不住的尊敬和热切:“弟子看您的剑法颇受启发,我已找到如何突破的办法,谢谢师父!”
“不错,你很有悟性,时间也不早了,你也尽早歇息,修习不急于一时。”。
回到房间,床边的案几上茶壶里的水早已经凉了,旁边面放着各色的水果和点心,宋年这处的点心大部分是由宋知遇亲手做的,不知为何,宋年吃着总顺口许多。而宋年此前心中的郁闷也借着舞剑畅快淋漓的发泄了出来,思绪也清晰许多。
宋年躺在床上,又细细地整理了一遍《尘缘》的脉络,小说中虽说知遇侥幸拜师苍山门下,但那时候,也不过就是劈柴打水,其实并没有练到什么法术。但自己穿来后,不断将珍贵秘籍传授给他,现如今他的能力也早已超越之前。“宋知遇”已经改变,那接下来的走向可会有不同?宋年猜测小说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应当是五年后的仙魔大战,而距离那时还有五年的时光。这五年中,他应当做些什么,难道除了修炼便无事可做,自己除了等待是否可以找到出击的方向?
宋年沉思了许久,突然记起原小说中这个房间应该是有密室的才对,书中宋年经常去那里,但开启密室机关的细节小说并没有提及。
机关就在这儿书房之中,但是房内的物品繁多,单单书籍就达到了几千本,宋年也只得一点一点去摸索。床底下的藏着的秘籍早已被他仔细翻看过,基本不太可能有什么机关。要能成为密室机关所在,必得不被其他人发现才是。宋年的脑袋飞速地旋转着,而视线在东面墙上的那一墙的书籍中停下。
屋内的书籍由难到易排列着,而东面墙上的这几排便都是些晦涩难懂的秘籍,被放置于房内的阴暗一角。往前细看,本应当极少被人翻阅的书籍上却鲜少沾染灰尘,看来此处大有玄机。宋年开始一本一本细细检查,在翻阅到一套灵诀秘籍时,异常难拿,而上面也有着轻微的灵气残余。宋年试着注一缕真气进去,突然间,书柜动了一下,从中间开出一条缝来,宋年用力将缝隙往两边拉大,一条延伸向下,由青石板制成的台阶呈现在眼前,深处一片漆黑,看不见尽头。
宋年小心地往里走,刚进入密室,身后的书柜突然合上,转而阶梯两侧的火把燃起,露出一条长长的阶梯,直通入地下。宋年顺着朝里走去,四周的空气并没有因为地下而变得压抑,而是夹带一股自然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隐隐约约似有水流声传来。
大概过了一炷香时间,阶梯到底了,前面的视野忽得开阔起来,展现在眼前的是被精心打理过的院子。并没有想象当中密室阴冷晦暗的样子,在角角落落上都被主人种上许多月见花,此花不需要阳光,在地下也能长久的活着,透出淡淡的紫色。院子的左面有一水池,淙淙的水流不断从密室上方落入水池,形成一个小型瀑布。瀑布后方似是是一堵石门,宋年运力一跃,来到石门前,见上面雕刻的正是苍山的景色,提手放于石门之上,门随之缓缓打开。
里面是一个书房,各种珍贵的书籍布满四面墙壁,而房内的旁边一角放着几个大玉箱子,隐约透着精纯的灵力。宋年打开其中的一个箱子,往里一看,里面全是些透着灵力的书籍,随手翻看一本,书中所记的法术都是不世秘传,招式之间也都透露一股肃杀之意。宋年把手中的秘籍翻看了许久,不知不觉就被其中的法术所吸引,书中的所绘的小人仿佛在就在眼前表演着招式,动了起来。
宋年仅仅学习了几招,就可感觉到体内的灵力在静脉中相互冲撞,宋年脸上一白,运用法诀平息灵脉的躁动。这不愧为世间难寻的秘法,随意几招便可感觉到其间蕴含的强大力量。宋年心喜万分,这些秘法必能让自己突破更高的境界。
这个小世界里皆是仙花仙草,灵气充沛,幽清静谧,在这里修炼最适合不过。做好打算,宋年便开始了白天盯着弟子们练功,晚上回到密室一本一本攻破这些秘籍的日子。
时光飞逝,后院的桂花树开满三回。宋年在三年间也参透了密室中大半的苍山秘籍,一气突破了两个境界,已然达到了化神期。宋年随手一挥,便可将十米之外的巨石随意搬动,而他掌心一收,骇人的石块在顷刻间便化成粉末。
而宋知遇在这三年里也进步惊人,已然达到了金丹期。而他的身量也已经同宋年一般高了,脸上青涩的模样逐渐淡去,婴儿肥也从脸颊褪去,留下刚毅的轮廓,饱满的额头之下是一对浓眉,眼窝深刻,两只葡萄一样的黑眼珠已不再显得天真,抬眸之间可见出其中坚毅的目光,加之笔直的鼻梁下微微弯起的薄唇,俨然是一位俊美无俦英气勃发的少年郎。
春初时刻,而苍山中的气氛却变得凝重起来,嬉笑怒骂声鲜少出现,只剩下各门各派中兵刃相接的击打声,三月之后,苍山的第九届比武大会即将开始。
比武大会是自苍山建派开始就定下的传统,一开始不过是本着同门各支之间切磋交流的原意,十年举行一次,但随着苍山的名声越来越大,入派弟子越来越多,比武大会举行的间隔缩短到了五年,踏入筑基期的学生都可报名参加,大会按照最简单的车轮战举行,战到最后的人自然成为门派中的名人,并且得到一份特殊的奖励。
比武大赛在原小说只被寥寥几句的一笔带过,那时候的宋知遇根本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也就自己的其他几个徒弟,倒是取得了不错的名次。宋年本就不在乎“谁谁谁的徒弟获胜”等之类的话,名声对他来说如同身外之物,但知遇却好像为了证明自己一般,近月来没日没夜的练习。宋年想着这事便不自觉的来到了炼式场,偌大的场地如同市场一般,上百名学生在这里修炼,更有甚至已经开始彼此过招,加固基础,都在为比武大赛努力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