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到最后,周梓桑还是爱上了魏安久,毁了自己的一辈子。雁十三能做的,也只是伸手拉他一把,讲几句大道理。
他帮他,是情义却不是义务。
周梓桑,愿你下辈子生一清贵人家,做一明媚少年,绽尽芳华。愿你来生再做那个孤清高傲,青衣翩翩的漠然少年。
不受他人欺骗毁其一生,不因生活困苦压倒一身傲骨,最是愿的,便是你此生,能得圆满。
不过比起周梓桑,或许程长安的日子也不算差了。
他只有一个母亲相依为命,虽然过的困苦,但他的母亲事事以他为先。甚至在听闻原主的才华能力之后,自己带孩子上门求学。
程长安不是原主找来的学生,是自己来的学生。
当年刚修建好霜寒居的原主刚放出去招生的意愿的时候,除了那些查到原主京城身份的官宦世家送到他这里的学生外,再无其他学生愿意来他这里,只因为前期来的都是官宦富家孩子,就算原主说了不收学费,也没有人愿意来。
原主就只能自己去找学生了,梁修竹、宋长顺、周梓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原主找来的有潜力的学生。
只有程长安,是唯一一个自己找来的学生。
当时程母拉着不到九岁的程长安跪在原主面前,求原主收下她的孩子。原主心善,想着程长安就是资质不好他也要收下了好好教导,但出乎意料的,程长安的资质比霜寒居大部分学子要高。原主便欢欢喜喜的收下了程长安,但只收了资质最高且心性坚韧的梁修竹做关门弟子。
再收下程长安后,原主又等了一个月,见实在是没人来霜寒居,就只能开学,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
原主第一次教书,在学生的指导和一位同为教书先生的友人的帮助下,摸摸索索出了独属于霜寒居的教学方案。
其中也除去了不少个王赟这般的学生,加上之后雁十三自己找来的秦觞溯,霜寒居就少的只有十二个学生。
当然,无论是原主还是雁十三,都从未详细了解过程长安的具体情况。
更不知道,程长安的母亲为了让程长安可以读书,是在听闻路过的路人说过不收钱免费读书的霜寒居的笑谈之后,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带着儿子走路来到了原主所在的镇子。
雁十三乘坐马车坐了整整一天,才到了程长安所在的小村落。他家距离雁十三所在的镇子隔了一个县的距离。
这个村落绵延百里,虽是村落,却堪比一座小城镇。
程母是在自家村落里的地主洗衣做工,用来养活自己和儿子。
雁十三来到时,正好是地主家嫁女的日子。
高头马大的新郎伴随迎亲队伍同行,浩浩荡荡的一行人来到地主家门前来迎娶新娘。一路上鞭炮声声,锣鼓悦耳。
被丫鬟和喜娘领着出来的新娘却没有盖着红盖头,凤冠霞帔,妆容精致,美得惊心。
雁十三拉着一个鼓掌满脸喜气的村民问道:“敢问这位大哥,今日这喜娘为何不盖着红盖头出嫁?”
村民喜气洋洋道:“哦!你是路过的外乡人吧!这是我们这地方的习俗,出嫁的新娘的红盖头要由新郎亲手来盖。这样才显得出新郎对新娘子的重视和爱护,也能让新郎新娘见个面,免得在被闹洞房的时候出丑。”
这话说的有点遮掩,雁十三理解。
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新郎新娘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盲婚哑嫁。很多要过一辈子的新人甚至都是在洞房那日才能见上第一面,然后就这样跟着对方过一辈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