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栩为官谨慎,与邓先是至交,名声一向很好。郭逸又是新科进士,五官端正,正是上佳的郡马人选。是以淑太妃在问过女儿的意见后,便要儿媳陪着自己进宫,去求太后下懿旨赐婚。
吴君翊也清楚,经历了宴会上那一遭,楚王这是急着把妹妹的婚事定下。一旦和亲相关的流言传出去了。鲜卑人可能不觉得什么,但寿和郡主却会被流言影响声誉。
是以吴君翊对这门婚事没有什么意见,在召见过郭栩父子,询问他们的意见后,便直接下圣旨赐婚了。
郭逸在进士中人缘不错,这又是一桩大好婚事,圣旨半下后,同年们纷纷前来道喜。沈瑜自然也在其中。
面对同僚们的揶揄,郭逸挠着头说:“好啦好啦,我,你们又不是不清楚,除了托我爹的福,考中了进士,就是一事无成了,也不知道楚王爷是怎么看上我的……”
“悠之这话可说错了,你要是一事无成,那些考不中进士的人又该怎么办?”沈瑜听他越说越不像,无奈地连连摇头。
郭逸别的都好,就是对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不太有自信。其实他在吏部做文书,虽然不大显眼,却格外细致沉稳。而且他本人长得也不错,即使抛开家世,估计也有不少人想选他做女婿。
杨锋哈哈笑道:“郭兄还有一个地方也说错了,不是王爷看上你了,分明是郡主看上的!”
“杨兄也忒不地道了!你也是娶妻生子的人了,怎生这样嘲笑人!”提到郡主,郭逸也坐不住,跳起来要打他,杨锋忙喊着陈鸿鹏救他,几人闹成一片。
笑着笑着,便有人把话题扯到一边的陈鸿鹏身上。“从前还不知道陈兄有那样的好身手。”
陈鸿鹏反问道:“你们与我交好已久,竟不知我是哪里人么?”
大家面面相觑,只是因为陈鸿鹏的官话说得太好,半点不带乡音,一时却想不起。还是沈瑜先想起来当日放榜时的籍贯:“你是鄯州人?”
陈鸿鹏点点头,脸上也露出感慨的神色。“我家就在南凉的南边,家里的男丁几乎都抽去戍边了,死伤也不计其数。我们那儿的儿郎自小就要习武。”
郭逸不由啊了一声,“所以你才主动请缨,想给鲜卑人一点颜色瞧瞧!”
“正是。”
大家不约而同露出敬佩的神色。一是敬佩他生在边关军户却一心向学,二则是因他不忘初心,考上进士后依然敢于站出来比武,为大齐出了一口气。
当然,因他那日的表现,清流间也颇有微词,说他急于表现,穿着儒衫动手有失体统的,说什么的都有,其中不乏他们的同年。但这些与郭逸交好的人,对这样迂腐的成见都嗤之以鼻。
对于在宴会上立下大功的陈鸿鹏,吴君翊并没有急着赏赐。他有一个想法在酝酿。
九月初六,吏部第二次铨选结束。吴君翊下旨召十名新科进士入宫陪自己读书,前三甲和刚刚被赐婚的郭逸都在其中。
昔日先皇还在参与经筵时,也有召集才子入宫讲学的惯例。大家倒不觉得什么,只是对明宣帝寄予厚望的大臣们反而担心他如父亲一般沉迷书画,不问政事,尤其是读书的地点是昔日的宫廷书院武英殿。
不过这些忧心忡忡的新科进士们进入武英殿后,看到的却不是诗书典籍,也不是笔墨画作,而是堆积如山的奏折,和笑吟吟的吴君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