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 (2 / 3)

+A -A

        “少年人就少年人,能做出酱油酸菜,可不就是年轻有为。”

        “确实确实。”

        莫文远听见这些人说话怪不好意思的,又觉玉门关条件艰苦,这些将士驻扎于此,着实不易,他很想要为这些人做点什么,便对张千总道:“敢问千总眼下可有甚供应给众将士的食材,诸位将士镇守边疆,劳苦功高,我虽不才,一手做菜本事还是能拿出手的,难得有机会便想做些吃食,同将士们同吃。”

        莫文远的厨名张千总大抵是听说过的,所以他一口答应了莫文远的请求,直接将他领去看了将领们的伙食。

        玉门关在凉州境内,此地蛮族众多,天气恶劣,谷物农物蛮族们是不大种的,但他们牧羊却是一把好手,再加上州内有大片的平原,草场众多,故放牧之人不少,羊的价格也相对便宜。

        羊价格低廉,将士们吃羊肉味的机会也相对增多,谁叫凉州地界羊肉价格比蔬菜还要便宜些。

        但有的吃不代表好吃,伙房烹饪羊肉的技术十分单一,除了炙烤就是蒸煮,羊肉本身腥臊味就大,让他们一蒸,味道更是可怕至极。许多将士宁愿啃蒸饼都不愿意吃羊肉,可见滋味有多差。

        现在张千总将莫文远领到食材面前,与他想的一样,新鲜蔬菜是万万没有的,羊有几头,此外就是蒸饼酱油稻谷面粉等物。

        蒸饼的数量多,保质期也短,张千总嘱咐道:“能吃蒸饼就先把蒸饼吃了罢!蒸饼不耐放,发毛变绿,就不好吃了。”即便不好吃他们还得吃下去,因为军队的物资有限,浪费实在可耻。

        莫文远点点道:“先吃蒸饼?我晓得了!”

        张千总听他爽利的应答,放心不少,只等看他能做些什么样的成品出来。

        他又道:“这几头羊都是活羊,可要我找人料理了再送来?”

        莫文远道:“不用不用,我一个人也使得。”

        他没有说谎,有了厨神系统的补助,莫文远又勤于练习,这么多年下来,他几乎就是个全才,精通各种刀法烹饪之术。

        庖丁解羊也是如此,这可是他从小学习到的能力,这么多年下来技艺早已到了纯熟的地步,就是肉贩子也不一定肢解得比他好!

        难得有机会小事牛刀,莫文远自然不会放过。

        他配备上了最大的一把刀,莫文远有一套刀具,无论是大开大合的切骨刀,还是最后精细雕刻的小刀,都在配备之中。每把刀有每把刀的用法,最大最长的那把是他专门用来切骨解羊与猪的,一年下来,动刀也就寥寥几次。

        切骨大砍刀做的与现代大马革士刀有异曲同工之妙,刀面上布满了花纹。正是这种纹理让刀更加锋利,可以吧皮肉完美分开。

        莫文远挥动它,就好像是在驱使自己身体自己手脚的一部分,运用自如。

        羊的骨头被堆在一起,羊的肉被堆在另一边,骨头上的肉被剃得干干净净,阳光下看不见一点儿血丝,肉被按照部分放在盆中,切骨刀改换一般菜刀,开始剁碎。

        打看见羊肉与饼时,他就知道菜该怎么做了,兵营人多,做菜多精致是不可能的,莫文远决定按照大锅饭的做法,量足味好即刻起。

        羊肉被切成了不大的小块,放入大鼎中,也多亏了易牙鼎的千变万化之能,他工作轻松不少。

        葱姜蒜是容易保存容易种植的调味料,即便是在遥远的凉州也是应有尽有,大葱切成段,大蒜掰成一瓣一瓣,生姜切片,种种调味料被一起扔进大鼎中。

        花椒在没有辣椒的唐代被大量种植,他反手抓了一大把扔进鼎中,除此之外莫文远还扔了一种香料,此香料是他走上丝绸之路后才开始用的。

        此香料名为毕拔,《齐民要术》中有记载过此类香料的用途,它原是印度的香料,又被人带回东土种植,其味辛香,略带刺激,唐人将其称为长胡椒。

        内陆的气候并不适合种植毕拔,倒是凉州等地有颇多天竺行商经过,带来不少毕拔与其种子,本地偏干的土壤很适合养育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唐第一厨 分卷阅读115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