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 (2 / 4)

+A -A

        “哥,我白天只是在想,怎样才能不再让娘伤心。所以才问了那么多。”李斯抹干了眼泪说道。

        “我知道。”哥哥这时已拉着他在麦垛旁并排坐下,“你知道吗?爹以前……”提起这个字他还是停顿了一下:“爹以前常跟我说,这个世道,最贱的是人命,最贵的是人才。所以,他省下的钱宁可不给我们买吃的,也要买了肉送给先生交学费。你现在,懂爹的意思了吗?”

        在那一刻小李斯觉得自己对什么突然开了窍,一片全新的世界将向他敞开,他无比认真地答道:“所以爹让我们去读书,不是为了识几个字,而是因为,只有读了书,才能明白许多大舅不明白的道理,才能做比种田大得多,有用得多的事。”

        “我就说啊,我的弟弟是最聪明的。”哥哥揉着他柔软的黑发微笑道。“哥哥知道不如你,所以,你要努力啊……”

        春去秋来,李家兄弟和母亲整年忙活着家里的田地,李斯想多帮帮忙,但李大哥总是叫他别干了,去多花时间跟先生念书。李斯确实天资聪颖,不出几年就超过了附近几个村里所有先生。母亲年纪越来越大,不能常下地劳作了。于是在十六岁那年,李斯没有告诉家人,谎称自己已经及冠,到上蔡的县府里寻了一个管仓库的差事,想多赚些钱补贴家用。县丞见他人长得清秀,字也写得好看,就把这记账的差事派给了他。李斯做事细心妥帖,不久就管了几个仓库,拿回家的钱也比以往种田多些,母亲也就不责怪他不吱声地离家出走了。

        可是李斯二十岁那年,五国联军与秦国爆发了河外之战。这次,不论李斯如何找关系想办法,大哥还是被征发去了前线。李斯想替大哥去,大哥以少有的严厉拒绝了他。他一日几次地去驿站问大哥的来信,弄得驿站的小哥儿唯恐避之不及。但希望和失望总是成正比的,河外之战五国联军虽然勉强胜了,李大哥却仍然没能活着回来。官府给了李家六两抚恤金。李斯帮母亲藏在了炕下稳妥的地方,心里却恨不得狠狠地砸在地上。他暗暗发了狠誓,再也不能让自己爱的人像蝼蚁般湮灭。

        那年过年,大雪纷飞,母子俩在简陋的桌案前相对而坐,对着平日里没有的好菜却谁都想不出如何开口。

        “娘,”最后还是李斯艰难地先开口了,“我攒了些钱,过了年打算……去兰陵那儿。儿听说兰陵那儿来了位可厉害的先生,如果跟着他学习,应该也用不了几年,也许就能在郡里找个更大的差事……”他越说声音越小,不敢抬起眼看母亲,等着母亲劈头盖脸地骂他不孝。

        出乎意料的是,母亲只回答了他三个字:“你去吧。”

        李斯没想到母亲居然这么容易就赞成了,一时间倒结结巴巴了:“那……娘……你……你……家里的田……怎么办?”

        “一半的田租出去。另一半不是还有你大舅和叔叔家吗?跟他们合计合计一起种。还有你前几年拿回家的钱,娘饿不死。”

        母亲见他仍然有些愣愣的样子,搁下筷子叹了口气道:“娘也不是没想过,娘希望斯儿这辈子就平平安安地待在县里,娶个媳妇回家,过个十年二十年的许能做到个县丞。可是娘知道斯儿从小就心思多,心气也高,做什么决定必是经过深思苦想的。娘也不懂兰陵那儿怎么就比上蔡好,只是娘觉得与其拦着你,还是应该让你去做你想做的事。”

        母亲的话使李斯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他一直认为母亲爱大哥远远超过自己,直到那天他才知道,母亲对两个儿子都奉献了全部的爱。几十年后,他与妻子在函谷关前送李由到蒙恬军中,看着儿子兴高采烈离去的背影,他不禁感叹这世间所有的爱,爱越深就越相聚,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爱越深却越分离。

        ********************

        夜幕降临,一座城郭的轮廓在远方若隐若现,随着马蹄和车轮的倾轧声逐渐清晰起来,路边的景象也不再那么凄惨荒芜。一行人拿出准备好的假照身,自称往邯郸运送布匹的商贩,还算顺利地通过了守卫邢台城门的兵士的盘查。邢台靠近赵王行宫,情况比白天经过的村落要秩序井然的多。一行人找了家客栈,这才放心地拿出自备的干粮,在饿了一天后大啃大嚼起来。李斯等人一致决定,还是以尽快赶到邯郸为重,于是在小睡了几个时辰后又在蒙蒙晨雾中出发了。

        ********************

        虽然得到了母亲的同意,李斯仍然先娶了媳妇,安了母亲的心,才在一年多后离家前往兰陵。兰陵果然是楚国名县,一切景象都使李斯感到前所未有的好奇。这里有兰草芬芳的苍山,旗帜招展的酒肆,来自各国的商旅,不过最好的景致自然还是兰陵学宫里师兄弟们纵横论道,指点天下。

        他从来没后悔过放弃了县里的职位来到兰陵求学。他见到了许多在上蔡一辈子也不会见到的人物,比如公子韩非。韩非生性清冷,又兼有口吃的毛病,所以寡言少语,极不爱与人套近乎。但他只要发表见解,必然观点犀利又洞察深刻,无一人不心服口服。李斯对韩非有着真心的崇拜,经常找韩非请教学业中的疑惑之处。李斯悟性极高,在韩非发表观点后,他总是能在总结师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些点睛之笔,两人不由得产生了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意。

        过了两年,李斯的母亲得病死了。李斯没能赶回家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第二年春天他回家奔丧,回到兰陵后却意志消沉了好一阵子,连荀子都看出了不对劲。他是那么努力地想让亲人们幸福,但最后他们却一个个离他而去。也许他就是个没良心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前程急匆匆地抛下年迈的母亲。

        在一个和煦的春日,荀子以他温和厚重的嗓音在草堂内朗诵着《孟子》中的名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