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张苍早年师从荀子,与其同学李斯、韩非不同,其为人深通律历,明于历算,为战国秦汉时期阴阳家代表人物之一。汉朝建立后,张苍增订整理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此外,另著《张苍》16篇,在《汉书·艺文志》视为阴阳家的代表作品。总之,就是个古代理工男的感觉
哎福蛋……作者真的一不小心就显示了自己2b的本质……明天万众瞩目(并不是)的大结局!
☆、(大结局)重逢
“奶奶!那个人醒过来啦!”
李斯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一声清亮的童音划破他混沌的意识,使他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都逐渐恢复。他感到身下有什么东西隔着衣服扎得痒痒,还有些轻微的疼,眼前一片亮光和色彩晃来晃去,最终凝聚成清晰的影像。原来,他正躺在稻草铺上,四周是农家的土墙,清冷的日光从一个陶瓮做成的窗户洒进屋内。他试图张口吸气,感到喉咙干涩,不由自主地咳嗽起来。
随着一声木门开阖的吱嘎声,一个穿着短褐,银发拢在头巾内的老年农妇端着个缺了口的大瓷碗进了屋内,她温暖而从容地笑着:“小伙子,你可醒啦。”
李斯心想,我也不是什么小伙子了,不过老人慈祥的笑又让他觉得,自己现在只是个孩子。
老妇人在稻草铺旁蹲下,用手背碰了碰他的额头,松了口气道:“好多了,我在山里看到你的时候,可烫得吓人。”
“老妈妈,”李斯的思维比刚醒来时已清醒了许多,他急切地问道:“这是哪里?您是什么时候找到我的?”
“这里是邯山旁边的涉县,离邯郸得四十里地吧。”老妇人慈祥地说:“我两天前到山上打柴的时候看到你晕在山坡上,就叫人拉了辆板车把你拉回来了。”
李斯想到自己还未道谢,红了脸道:“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说着想起身致谢,却觉得四肢和脑袋都沉重得像灌了铅。
老妇人按着他肩膀让他躺下:“这也没什么。我既然看到了,总不能把你晾在那儿,见死不救吧。”
说着她端起放在地下的碗递给他:“这是土方子,看来还管用。”
碗里的液体黑乎乎的冒着热气,李斯端起碗灌了下去,一股刺鼻的辛辣苦涩流入喉中。
这时,那个男孩子从屋外一蹦一跳跑了进来,手中拿着根削得尖利的树枝比划着。
“栓儿,小心些。”老妈妈略显心疼地责备孩子。
她暂时抛开了小男孩,转头瞅向李斯:“小伙子,你还没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又是怎么会倒在山上的呢?”老妈妈本着质朴的关切和好奇问道。
“我……”李斯此刻回想起几天前发生的事,只觉得像这辈子做过的最长的梦,他嘴角露出一个感慨的笑容:“我叫黎四,是楚国商队的一个伙计,前阵子跟着商队来邯郸,后来就碰上了兵荒马乱的事。”他捂着袖子咳了两声,看来洞里的冰水果然使他感了风寒:“我们商队都走散了。在山里迷了路。然后就到了您这里。”他将碗重新搁在地上,望着拿树枝当剑比划着的孩子,和由儿小时候真像。
“哎……”老妈妈叹了口气,“怪不得听您口音不像本地人。难怪,这兵荒马乱的……作孽啊,听说老天爷都降了大火,整个王城都被烧了大半。不过总算在雨水前消停了,可以安心插秧。”作为亲历赵王宫事件的当事人,李斯听了老妈妈的描述,心中不由得又是一阵感慨。
这时,男孩子也凑到稻草铺边好奇地看着他:“你是……出……出国……”男孩子歪着头皱着眉问。
“楚国。那在南边。”李斯知道他一定没听说过,便补充说明了。
男孩子恶狠狠地说:“反正你不是秦国人。你要是秦国人,我就杀了你!”说着用树枝比划了下。
“栓儿!”老妈妈推了他一把,转而抱歉地对李斯道:“您别见怪。这是我孙子,他娘生他的时候就去了。他爹今年到前线去,也没能回来。”说着神色中难掩悲伤。
“我小的时候,也可恨秦国人了。”李斯淡淡地笑了笑。人生说到底,不过是命运在不经意时上演的一连串恶作剧。
“现在不恨了吗?”老妈妈问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