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 (1 / 3)

+A -A

        “嗯,很好吃,我很喜欢。”

        “那下次薛姨娘再给我买,我就留一块给你!”

        那年那月,小小孩童眼眸灵动,明月般皎洁的脸庞上笑意飞扬,圆圆小小的模样别提多招人喜爱,一路咯咯笑着跑到自己跟前,仰着头软声软语,“燕青燕青,你来同我玩,好不好?”

        好,怎么会不好。

        傍晚时分,杨书廷左看右看没看见燕青,便想着去膳房找人。进了膳房转了一圈还是没找到人,杨书廷觉得奇怪,难道是到后院去了?刚抬起脚要出膳房,他却忽然闻到一股香味,这股香味他很熟悉,这几天饭桌上都有一道羹汤,其味鲜美。他原以为是燕青做的,不料燕青却说不是,大概是出自某个厨子之手。

        杨书廷心念一动,身一转,寻着香味而去,一直走到一个埋头熬煮羹汤的丫鬟身边。那丫鬟梳着双鬟,一身杏色衣裳,正是那一日在书房外所遇到的小丫鬟。

        杨书廷问她,“你不是掌灯丫鬟么,怎么会在膳房里?”

        那丫鬟见有人来,抬头看是杨家少爷,听了问话便答,“回少爷,负责羹汤的月姐姐这些日子害了病,奴婢同月姐姐交好,便顶了她的位置。”

        杨书廷不疑,“原来如此,你做的羹汤不错,待会去总管那里领赏吧。还有,今晚的羹汤你多做些罢。”

        “是,奴婢晓得了。”

        话说燕青待在后院里一下午,招了四个手脚伶俐的下人一同采秋海棠花,所采足有三大罐之多。杨书廷看着燕青吩咐人把这三大罐海棠花搬到堂屋旁的小膳间里,十分不解,“燕青,你让人采那么多花做什么?”

        燕青一笑,像小时候那样用手指轻轻点了点杨家少爷的鼻尖,温声道,“做花汁糖露给你吃啊。你小的时候我每年都要给你做好几回,你都忘了?”

        杨家少爷跟在燕青后头苦思冥想,然后无奈摊手,“我忘了。”

        燕青好笑,“你啊,小时候吃得那么欢喜,长大后却忘得干净了。我还记得有一年没赶得及给你做,你还跟我闹了好几天的脾气呢。”

        杨家少爷摸了摸鼻子,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只好道,“定然是你

        许久不做了,我才忘了有这么一回事儿。”

        燕青进了小膳间,里面都是燕青闲来无事捣弄的玩意,他指挥着杨家少爷把柜子里的几只提糖罐子搬出来放在一边,那几只提糖罐子里装的都是燕青制的提糖。所谓提糖,是要提前一年以酸梅用盐腌,并盛于罐中置于阳光之下,晒至析出酸汁,这便是梅卤。梅卤放置一阵后,与白糖和经过澄清的雨水同熬,即得提糖。

        燕青把新鲜的洗净秋海棠投入提糖罐中,再密密封起,放回柜子中,然后又从柜中取出一小只白瓷瓶。燕青把白瓷瓶瓶塞拔起,然后把瓶靠近杨书廷的鼻端,让他闻一闻。

        杨书廷一闻,便猜出,“这香味……是桂花。”

        燕青笑着点头,“这是去年所制的桂花糖露,可为馔为饮,也可作糕点馅,我从前不就拿桂花糖露给你做桂花酥么?”

        杨书廷用手指沾了一点放入口中,只觉满腔香甜,仿佛至于桂树之下,便笑言,“这糖露真是妙不可言,想来以它做馅的桂花酥定是美味非常,可惜我没了印象。燕青,你可要再做给我尝尝。”

        “好,我明日便做。”

        晚膳时分,一名年约十五六的丫鬟正端着红木托盘,上面搁着一盅羹汤,迈着碎步走向外堂。还没进去就见到一名丫鬟站在那儿,她认得那是宅子里的大丫鬟,便趋前问好。

        那大丫鬟正是墨莲,她对那丫鬟道,“小鸾,羹汤端到飞白院吧。”

        小鸾有些疑惑,这羹汤本是要端到外堂里去给杨家少爷的,只是她也不敢忤逆墨莲,连忙端着羹汤往飞白院走。飞白院是杨家少爷所居之处,也是杨家中最大的一处院子,穿过莲池曲廊便能看到那珠白院墙。

        因为杨家少爷不喜繁琐礼数,也不喜下人往来,故飞白院中的下人极少,小鸾走近飞白院,踌躇了一下,不确定要继续往哪一处屋子走。

        她迟疑了片刻,遂朝着最大的那一间走去,一路行过落花曲径,听得幽潭潺潺击寒石,看着繁花夭夭满枝梢,一时间竟有些痴了。她从前总听下人们私下说飞白院内景色烂漫清丽,如今真的见了,竟比想象中的还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燕燕低入谁人家 分卷阅读3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