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难违吗?云却想要与这天命一搏呢。”赵云笑了笑,眸中似乎有光彩溢出。
一双极漂亮的黑色的眼眸。
诸葛亮敛容。
赵云的语气有些轻弱,但他却在那俊秀的脸庞上看到一种刚毅。
空气里,似乎染上些许未知的情义。
“已经有太多人故去,云常常在战场之上感到一丝寒气,沾染的血越多,便越厌恶这乱世。”眉眼却微微蹙着,一下子握紧手中的剑,赵云转头定定看着诸葛亮。
被那双眼眸注视着,诸葛亮一时竟有些哑然。本是马革裹尸的武将居然会厌恶这枭雄并起,英雄遍出的乱世,虽然诸葛亮早是知道赵云的性子的。
而赵云却不等他开口,“云不自量,曾听闻军师隆中之对。今日所做一切,都只是为了终结这乱世罢了。三分天下,固然是对,而仁义却是不能缺失的,百姓安居乐业,黎民不饥不寒,乱世或许才能早早结束。”
诸葛亮早是知道他的,有着关羽的“义”,带着张飞的“勇”,却又不同于关羽的刚而自矜,不同于张飞的不恤小人。
赵云与他大概本就是心意相通的吧。
一出草庐,年轻的军师在刘备的军中,多少有些徘徊在内戚外戚的复杂网络之外,踽踽前行,不过难得有人同他步调一致。从新野相见火烧曹军到江东会见周瑜,从南屏山下的接应到入吴的三只锦囊。一次又一次的将他与子龙,两个在刘备军中茕茕孑立,毫无牵系之人的命途交织在一起,似乎能在这个人身上找到一种平静,当年从南屏山下来的诸葛亮看到赵云,脑中这么自然的就想到。
诚如仁义之言,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乱世可平。
诸葛亮在赵云身边找到了一丝共鸣,一丝非君不可的共鸣。
好像在黢黢黑夜之中,找到一抹星光。不同于对刘备及关张二人的敬重,不同于倾心为季汉殚尽竭力的感识,倒像是对待一个知己,一个可以实实依靠着的人。
想及此处的诸葛亮眸子里闪现出一种深沉。心情平和,他轻轻握上赵云的手。本是跪坐的躯体一下子挺立紧绷起来。
“子龙,当真愿与天命相博?”。
“主公的‘仁’便是云心心念念所寻,无论世殊事异。天命不可违,但天命却可以抗争”回握住诸葛亮,赵云正了正脖颈。
江面正是一片开阔。
像是握着一块温润的玉,手掌上传递过来的温度直暖到诸葛亮的心里。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