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210 (2 / 3)

+A -A

        就算是平安,也没有想到冯玉堂居然能够做到这一点。毕竟对于他所做的这件事来说,给他的这些时间,还是远远的不够。但即便如此,他给出的结果也已经足够好。

        赵璨心里虽然对冯玉堂有种微妙的敌意,但他首先是一位帝王,并不会意气用事。发现冯玉堂有这种才能之后,他倒觉得让冯玉堂来主持武学堂的事情有些浪费了,“冯卿可想过到河北去为国效力?”

        平安转头瞪了赵璨一眼,“现在武学这边可离不开人,我这里的计划也很重要,陛下可不能厚此薄彼。”

        赵璨想了想,也就罢了,“也好,多培养出几个如冯卿这样的人才,我大楚何愁不能江山永固?”

        “多谢陛下看重,臣万死不辞。”冯玉堂道。

        赵璨对他的态度很满意。虽然态度从容,面君也没有半点紧张和失措,但应有的恭敬还是有的。如此一想,心情更好了,“冯卿为我大楚做了这么多事,朕自然要赏。不知冯卿想要什么?”

        冯玉堂毫不犹豫的道,“谢陛下恩典,只是臣觉得,还是等事情成功那日,陛下再给臣赏赐吧!”

        “好!”赵璨眼中露出几分赞赏的神色。冯玉堂能够这么说,就是对自己的安排的极度自信,不认为这件事会有失败的可能,而且成功也就在不久之后。

        接下来就是平安向冯玉堂交代一下武学这边的事情。

        章程都是平安事先跟赵璨沟通过,初步拟定的。平安说完之后,又道,“这只是初步的想法,武学交给你,你有什么想法,也都可以说出来讨论。”

        冯玉堂道,“我想从皇城司这边调一批人过来,既是教师也是学员,将来可以从这里开始晋升。”

        平安便知道他说的是跟着他在西北的那群人了。按理说这些人劳苦功高,但目前他们的功劳却还并不能够拿到明面上来说,从武学这里晋升,倒的确是个不错的想法。

        他转头去看赵璨,赵璨点头道,“准奏。”

        冯玉堂连忙起身,“臣替他们谢过陛下恩典!”

        赵璨毕竟十分忙碌,三人说话的当口,门口通禀的小太监已经进来好几次,都被张东远挡住。所以说完之后,平安便带着冯玉堂告退了。

        从本初殿出来,便见门口有好几位官员正等候召见。能够到本初殿来求见的人,自然都是举足轻重的臣子,大部分年纪都很大。但在其中也夹杂着一个年轻人。

        冯玉堂往那边多看了一眼,平安低声问,“你认识他?”

        “顾文珩?”冯玉堂道,“在西北打过交道。是个很能干的人,可惜后来调走了。他如今是回到京城了?”

        “是啊。”平安点头,“离开西北之后又被调去江南,去年才回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先帝打算多磨砺他几年,好留给自己的继承人用。既然如此,就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又要他能得到足够历练,所以才会一直在外面打转。

        既然是先帝看重的人才,自然有可取之处,只是赵璨一直没有拿定主意要将他放在什么地方用,所以目前他身上只有一个翰林院的闲职。

        不过这个人很有意思,不管是先帝在的时候也好,现在赵璨当政也好,他都表现得十分平淡,宠辱不惊。而且他身上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让平安知道赵璨最后一定会用他——他似乎总是一个人,跟同僚们的往来很少,拉帮结派更是没有。这是一个十分纯粹的直臣。

        这时两人已经走到了远处,平安转头看了一眼,见顾文珩脊背挺直的站在原地,目不斜视,面容整肃,忍不住微微一笑,“玉堂你跟他是旧识,在京城里认识的人都不多,倒可以多来往。”

        “是。”冯玉堂心领神会的道。

        之后平安带着冯玉堂认识了天枢和开阳等人,这就是他目前武学所拥有的班底了。或者说,平安能给他的就是这些,其他的就需要他自己去安排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冯玉堂也很满意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210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