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清和的剑意中感受到天地的浩大而愈发体会到自己的渺小。他想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才能走到,能够和他师尊比肩的那一天。
于是晚上的时候,很多次,已经睡下的清和听到院子里又传来凌空破风的声音。他披衣起身,透过窗棂看到月色下是他仍在练剑的小徒弟。
勾扫抹提点,撩刺截斩劈,枯燥而单一的动作不断重复,渐渐有了缭绕的剑影,渐渐也像那么回事了。
清和像是看到了很久之前自己的影子。哪怕这孩子动作尚且稚嫩,未曾描摹出他当年的一成风采,也终究是照着他的路子在走,也终究有那么几分余韵留在了他亲身指点过的举手投足间。清和突然有种难言的激动。这小小的徒弟,他是崭新的、鲜活的、独立的个体,却也因为传承了自己的技艺而烙下了属于师门的痕迹。若有一日自己死去,也仍有一点什么未曾熄灭,因为他而继续留在了这世间。
所谓师徒。
直到这一刻,真正成为了传道授业的师尊之后,清和才意识到夏夷则对自己来说有多重要。
大概没有一个做师尊的不想有个优秀的徒弟,以一身优秀资质完完全全地继承自己的所有。而眼前这个徒弟,不仅筋骨清绝,又听话懂事,还这样勤奋。无论是哪个做师尊的,都不会拒绝这样理想的好徒弟。清和也不过是那万千师尊里,最不能免俗的一个。
清和默默地看着,并没有出声让他休息。次日起来,也全当不知,继续规规矩矩教习。因为看多了徒弟练习,清楚他不足在何处,提点中总是能一针见血。夏夷则只觉豁然开朗,渐渐悟出些滋味,日里夜里更加苦练起来。
这般练了数月,夏夷则竟已小窥剑道,一举一势颇有师门风采。清和小小地试了他两招,点头微笑。
“不错。”
话音落下,在冰冷空气中结出一团白雾。夏夷则听到夸奖心中欢喜,便又淘气了起来,看他师尊口吐白雾的样子有趣,就仰着头呼地一声呵出一大团白雾,觉得好玩就一口一口不停地吹,看团团白雾笼绕在脸庞周围,愈发开心,在他师尊身边跑来跑去。清和看着他一蹦一跳一口一个白雾圈圈的样子,忍不住笑出来,心想夷则,你这是学小鱼在吐泡泡么。
清和由他闹腾了一会,伸手扯过来,帮他擦了擦额上的汗。“出汗了就进屋吧,小心着凉。”
夏夷则很自然地牵着清和的手往屋里走,“嗯!”
不过数月,夏夷则已经和刚来时大不相同了。那个矜持板正思虑沉重的三皇子,也渐渐有了一般孩子的淘气模样,也会恰到好处地跟师尊玩闹。抛开了小心翼翼的谨言慎行,又还保留着进退得当的礼貌端庄,小皇子同他师尊的距离便一下子拉得很近,很亲。
进了屋,夏夷则看见桌上的铜锅,开心地跑过去。“师尊,我们今天又吃火锅呀!”
清和扣上门栓,听朔风拍打着门扉,闷闷道,“天太冷了。”
夏夷则已经会用术法把锅底下的炭火点着。清和嫌太华山的厨子太过平淡,总给夏夷则开小灶。然而这前朝贵胄出身的师尊也到底是读着君子远庖厨的道理长大的,诗酒文章不在话下,对美食也颇有见地研究,但要自己下厨做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了。好在清和颇有自知自明,从不过分勉强自己,做不出那些宫廷珍馐就算了,最简单的火锅总是没问题的。
此刻他们平常吃饭的案几中间正热气腾腾烧着一口铜锅,咕嘟咕嘟煮着高汤。夏夷则看着堆在旁边的食材自告奋勇,“师尊,我来片肉!”
清和只拿着一摞小碟坐在旁边,看他徒弟手起剑落,把兔肉切成均匀薄片,一片一片几乎吹弹欲破。“夷则剑法略有长进。”清和满意地拿筷子夹起来看。
夏夷则受到鼓舞愈发得意,转眼把能切的都刷刷切好。于是这师徒俩,一个热情高涨地切菜,一个悠闲自在地摆盘,转眼桌上摆满了一堆盘子碟子碗。时令菜蔬,肉食干鲜,仔细说来其实并不多,但色彩缤纷地摆起来,就显得富足热闹得很。
汤已经沸到恰好,锅底的香味浓浓地飘出来。两个人面对面端正坐好,都蒙了一脸暖暖的雾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