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毛主席已八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了红卫兵。
于是,北京深秋的一天。
两个红卫兵串联队,在圆明园残檐断柱、破墙碎壁的废墟里见面了。
四周,是诺大沉寂、已长满枯草野树的一座荒园;面前,是乱石散垣、他们尚不知名的一处旧址。中间,两群少年少女们,戴着各自的红卫兵袖章,分别站立。
他们都握着毛主席语录(红宝书)。不过,那时,他们的胸前、帽上还没开始佩戴毛主席像章。只是,不久,各式各样、大大小小、不同材质的毛主席像章就要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同样,当时,人们见面还没狂热和虔诚到必须首先互诵一段毛主席语录。可是,这些宗教般的迷痴与崇拜,已开始渐现端倪。
只见,全是女生的红英之边,杨芝手举毛主席语录,猛然跨上一步,表情神圣地背颂道: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说完,便目光烁烁地望向对方为首的华卫国。
华卫国不由一怔,呆了一呆。
于是,对面卫红英轻轻说道:你们应该背颂毛主席这段“最高指示”的下一句呀!
华正国霎时明白了,这一定是对毛主席他老人家表忠心的、一个新出现的革命形式。便严肃地高声道:“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列宁主义”!
杨芝又道:毛主席还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然后停住。
这回,华卫国心中却暗暗叫苦,他虽知道这句话出自毛主席“老三篇”中的第一篇《为人民服务》(那时,国防部长*早已在全军发出学习“老三篇”的号召,后来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全中国自然也掀起了学“老三篇”的热潮),所以,他亦早就会背颂,可他一急,就是想不起下文了。
这时,他身后,副队长杨和平要替他背颂,却被他制止。因他那天通过红英,已晓得杨芝是她们学校的高中生,而且是高材生,尤其语文好,还非常喜欢诗。他转念一想,便赌了气,心想:我偏不接你下文,因这太不公平了,我也背一段毛主席的语录来试试你。
他便霍然背道: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教导我们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背完,便也停下,双眼开始炯炯地瞪着她。
不想,人家浅浅一笑,就轻松地背出了后面的内容,且一口气背了好一大段。
华卫国只能使劲去想她刚才“考”他的《为人民服务》中的下文。
这次很快,他便想起,正要开口,却不料,杨芝突然充满激情地说道:华卫国队长,你看过我们红卫兵中最近正传颂的一首叫做《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的长诗了吗?书包网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第二节高战美与华卫国吵架了……华卫国为刻制油印小报的蜡扳,学写了一手漂亮的美术字……
华卫国一听,不由点头。他也看过战美刚刚传抄的这首长诗。他虽不知道作者是谁,但却能肯定,作者一定也是个红卫兵。
那时,在他和所有看到这首长诗的红卫兵与青少年眼里,这首诗写得是何等好啊!读后叫他们信仰膨胀,壮志勃发,血液沸腾,豪情燃烧,就要提枪跃马、立即去解放全人类,然后,理想成真,痛快淋漓,大呼过瘾却又怀念战友,其情绵延、天长地久、感人至深……
不过,多少年后,他和他们的同龄人再次回忆起或重新看到这首长诗时,却不由得哑然失笑,摇头叹息,因为,那时是多么幼稚、抑或疯狂!
然而,他们也知道,这在当时,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可以这样说,这首长诗凝结着那时一代热血青年的一种最高精神,即所谓崇高理想(虽然现在看来,这理想的实现手段太过激烈);也宣泄了他们的一种宏大情绪,即所谓革命激情(虽然亦明显狂热);同时,还能使人读后,得到人性中最单纯的那种永恒感动,比如友情中的一种一一战友之情。
此时,杨芝见华卫国点头,就忍不住挺胸昂头,吟起了长诗的第一段。
她道:摘下发白的军帽/献上洁白的花圈轻轻地/轻轻地走到你的墓前/用最诚挚的语言/倾吐我深深的怀念……
随后,华卫国便情不自禁地接道:……公园里一块儿打游击/井岗山一块大串联/收音机旁/我们一字字地倾听着/国防部的宣战令/……战斗的渴望/传遍了每一根神经/阶级的仇恨/燃烧着每一支血管/在这最后消灭剥削制度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我们俩编在同一个班/我们的友谊从那里开始……
这时,战美也背颂道:……在战壕里/我们同吃一个面包/合蘸一抱盐/低哼同一支旋律/共盖同一条军毯/一字字,一行行/伟大的真理/领袖的思想/我们俩共同学了一遍又一遍/红旗下/怀着对党的忠诚/献身的欲愿/我们把紧握枪的手高举起/立下钢铁誓言/我们愿/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