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3 / 3)

+A -A

        建诚和建刚像两只刚刚出笼的鸟儿从屋里飞驰而来,两个小脑袋一齐挤在刘顺德的膝下。

        刚进门还绷着个脸的刘顺德一听到那脆生生的呼叫,哇——看哪!刘顺德的脸上犹如云开日出,佛光顿现,仿佛一杯陈年美酒下了肚,喜气滚滚,涌上那圆乎乎的脸庞。

        “我娃们呵,真亲呵,亲煞老爷呵——”

        刘顺德那为挚诚的亲情浇热的嘴,仿佛变了形走了样,嚅嚅着,吐出了如云如雨、如糖如蜜的话语来;那颤抖的眉角,幸福快活的热浪仿佛像秋天成熟的红嘟嘟的酸枣一碰就会滚落下来;那双皱巴巴的老手,看吧,那双被岁月和无数往事浸泡和剥蚀的手,此时,颤抖着抚摸着那两个外孙的不太规则的扁长的脑袋,那仿佛是抚摸着老汉眼中的两颗价值连城的珍珠;看老汉那闪着光的像燕子窝一样的眼眶,仿佛在刹那间变成了暖泉沟两个流蜜的水泉。

        张鸿远听到岳丈的咳嗽声和孩子们的叫声,走到门前迎接老汉。

        “叔,来啦?”

        刘顺德亲切地看了张鸿远一眼,那匆匆忙忙的一望算是对女婿问候的回答。刘顺德一手拉着一个外孙子,喜气和热忱似乎冲昏了头,那张皱巴巴的嘴里吐出一连串咬字不清的、亲热的无法从语调上分辨年龄和水平的话语,刘顺德的心猝然与孩子们融为一体了,猝然间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玩童了。

        “老爷,讲一个笑话,讲一个笑话,嗯?老爷,讲呀——”

        孩子们不等刘顺德坐稳,就缠着讲笑话。刘顺德不会讲古论今,只会用他那和言细语、繁繁絮絮、絮絮叨叨的令孩子们发笑的风格,讲一些流传了不知多少年多少代的传闻、笑语和童谣。

        “猫儿们,不要搅闹你老爷,让你老爷歇歇儿。”张鸿远想把孩子们轰出去。

        “别,别别!我不累。”刘顺德生怕挖走他的心肝宝贝似的赶忙阻止张鸿远。

        于是,刘顺德便煞有介事地给孩子们讲起故事来。他仿佛是专门来给孩子们玩闹说笑的,认真、专一,那非常投入的劲头,就像一位世纪的老人,站在了高高的云端,在给太行山与吕梁山,讲那开天辟地,三皇五帝的故事。是的,他是那么幸福,他那喜悦恐怕整个宇宙都无法容纳了,天哪——

        看看天气不早了,张鸿远赶忙给岳丈准备午饭。

        别看刘顺德一介平头百姓,吃喝上面却十分有派头,或者说十分讲究,归纳起来有三大特点。

        其一,一日三餐之中必有一餐有酒,酒过三杯,不多饮。老汉胃口不好,喝酒之意不在酒,在乎和胃保暖也。

        其二,不管什么饭什么菜,要精要香要软,口味必佳。以村里人人必吃的糁子为列——刘顺德所吃的糁子有三个特点:一稠;二要有红薯倭瓜甘甜类蔬菜配饭,如没有此类蔬菜,也要加入少许糖精;三是米多。此三个特色不具备,刘顺德就会毅然罢饭。

        其三,就是吃饭时要有人端到手头。刘顺德年过花甲,不但没下厨房做过饭,连饭都没到厨房端过,他那吃饭要人端送的镜头,大概与皇宫传膳的气派与感觉都差不多吧。

        为此,张鸿远须亲自下厨房为岳丈做菜。刘瑞芬做的饭菜是交代不了她父亲的,弄不好,会引起刘顺德罢饭。

        张鸿远炒了一盘鸡蛋,拌了一盘土豆丝,外加一盘日常吃的咸菜,凑成了一热二冷。建英到供销社打回半斤散泉白酒。好了,翁婿二人,岳丈大人坐在炕上,女婿坐在地下的板凳上,酒菜摆在炕沿边上。俩人一杯又一杯喝了起来。好啊!那菜是十分寒酸的,可是有?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走过心灵那一端 第10章 (3 / 3)